西部农村综合高中课程设计与实施
西部农村综合高中课程设计与实施
(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研究单位:泸州市教科所 泸县教育局 泸县第五中学校
主研人员:李志洪 叶绿野 宋明清 李万华 程乾华
课题来源: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研究概况
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多规格、多层次人才的需求,各地普通高中要逐步实行多种办学模式。立足于西部农村这个实际,我校从2000年9月起,在泸州市教科所和泸县教育局的悉心指导下,开始进行创办综合高中的实践研究,并将这项研究命名为“西部农村综合高中办学模式实验与研究。”
《西部农村综合高中办学模式实验与研究》研究了西部农村普通高中如何通过改革,构建成既有普通高中的升学预备,也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预备,还有学术性升学准备的农村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研究了农村高中教育具有的综合性。它主要体现在:一是学校发展学生特长,实施个性化成才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指导思想是:“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可成才。”其本质是构建综合型学校,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综合化,学校内部管理体系的综合化、、学生发展方向的综合化、教师能力结构的综合化、文化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综合化、升学教育与就业预备的综合化、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综合化,培养综合人才。
《西部农村综合高中办学模式实验与研究》研究的具体内容是:研究西部农村综合高中的办学定位、性质、培养目标;研究西部农村综合高中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初步形成既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又凸现个性化的课程模式;进行课程实施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探索一套适合西部农村综合高中课程模式的评价系统和管理机制。
主要成果
一、认识成果
(一) 对西部农村综合高中进行了定位
把握国内综合高中定位,有3个层次的需求必须充分考虑:一是社会发展对多种规格人才的需求,这一层次需求是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动因和最终的目标;二是家长对子女接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高层次学历或学力教育的迫切要求,这一层次需求是教育发展必须依托的现实基础;三是教育自身发展对规模、结构、类型调整的需要,这又是教育发展对前两种需求的能动选择。
具体地说,西部农村综合高中属于西部农村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综合高中要能解决其他两大类学校(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才有自身的意义。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原先采用的“窄”基础(文化课)、“专”技能模式,使毕业生后续学习能力较差,特别是专业转换能力弱,跟不上当今及未来学习化社会的要求;普通高中教育采用的“宽”基础模式,虽然注重对学生综合文化基础的培养,但由于普高本身的性质加之高考“指挥棒”作用下的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地陷入重文化知识而无力兼顾基础职业技能培养的境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技术能级大幅提升,人力资本市场对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有着突出的需求。高等教育已经开始启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宏大工程,这就要求基础教育有一种能更好地与之对口衔接的教育类型,即高职类学校需要具有相对较宽的文化知识结构与基础学力,又具备较高的职业技术素质的生源。综合高中正当其选。这就找准了一个立足点。以此为依据,针对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性进行分层教育、动态管理,面对普通高考、高职升考的升学预备教育以及直接面对社会的就业预备教育,都有了附着。因此,西部农村综合高中定位要高于中等职业教育;西部农村综合高中还要与纯普通高中和职业中专(职高)展开竞争,在综合素质上高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
(二) 探索了西部农村综合高中的性质、培养目标
1.西部农村综合高中的性质
西部农村综合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包括普职教沟通、劳动技能教育等,强调要重视实践技能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2.西部农村综合高中的培养目标
(1) 一般培养目标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社会责任感;
(2) 重点培养目标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就业预备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具备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
二 、操作性成果
(一)个性化地设置了综合高中课程
1、重组了课程内容和结构
(1)多样化、综合化地构建了课程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要进行全面整合,要在加强基础型课程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发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专业课程,构建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农村综合高中只有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相适应,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摒弃那些教学内容陈旧过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成效不显著、学生对口就业率低、已难招生的传统农业类专业;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瞄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及途径;努力开发具有显著时代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专业。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开发适应就业市场需要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非农专业,逐步建立农科专业与非农专业结合、以非农专业为主的专业体系。
(2)课程类型及性质
课 程 类 型 | 课 程 性 质 | |
必修 课程 | 普高必修课 | 掌握普高必修文化基础(会考) |
一般职业基础 | 学习一般职业知识,为择业、就业打基础 | |
选修 课程 | 高考课程 | 通过拓展高考考试课程,适应高考 |
职高必修课 | 培养专业方向和能力 | |
实践活动课程 | 培养综合素质,发展综合能力 | |
自修课程 | 发展兴趣特长 |
根据普高、职高的这些教学内容,参照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分类,我们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分类,将课程分为必修的基础性课程、拓展性的选修课程、限必选修的实践活动课程和自修课程4个板块。
(3)整合了文化课程
综合高中文化基础课程需要加强,这是公认的,但是职业活动课程开设课时也应占有一定的比例。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要提高其文化素养,就必须进行文化基础课程的整合。把理、化、生科目整合为理科综合,把政、史、地科目整合为文科综合,把音、体、美整合为艺体综合,将班(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以及职业指导、专业技术整合为职业活动课程。降低难度,增加广度,既保证综合高中学生的文化水平,又不影响职业活动课程研修,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实现了课程结构的层次化
在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均按普高课程计划安排教学,另增加职业基础与职业品质、实践活动课程; 到高二年级文理分科; 同时,一部分学生分到职高班学习,兼修普高会考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和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课程;到高三年级,普高班学生大部分继续按普高部课程计划学习,并增加专业基础选修;少部分学生再次分流到职高部,按职高部2+1教学计划学习。到第六册,普高班极少部分学生第三次分流到职高部学习,按职高部2.5+0.5课程计划学习。
3.活化了专业课程结构
在实验中按照培养目标和当地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重新组织了教学内容,改变了职业课程的学科体系,活化了专业课程结构,实施了课程“综合化”,逐步创立了能充分体现综合高中职教特色的新的学科体系。如把旅游专业的旅游地理、旅游历史、旅游心理等几门课程合为旅游基础;把装潢专业的构成基础、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整合为设计基础。
(二)广开门路,实施职业基础课程
1、开发和编制校本教材,实施一般职业基础课程
根据高中生职业指导纲要,和职业指导的相关内容,我们编写了《起飞在花季――与高中生谈职业预备》的职业基础课程教材。
该书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知识体系和职业实践体系。
职业知识体系分为十二讲。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我,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良好的职业品质,明确高中阶段学习与将职业的关系。
职业实践体系包括六大方案,包括到人才市场、企业调查实践,走进职业生活,测试自我能力等指导方案。以指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职业,认识自我。
在教学中,还根据《成才与就业》等相关书刊内容,适时补充和完善。
2、讲究方法,突出了育人教育的重要地位
我们把热爱岗位作为职业道德意识的立足点;把“敬业乐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把“勤业精业”作为职业道德意识自我完善的要求。
在内容上重视:目标教育;责任教育;挫折教育;自制教育。
在育人方法上重视:正面教育,疏导为主;分类分层,区别对待;齐抓共管,落实到位。
3、广开门路,开辟课程学习途径:课程途径;职业渗透途径;综合实践途径。
4、分层分类,落实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分层分类教学”就是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师在对学生分层把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类授课、分类指导、分类测评、分类推进,从而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5、组合教学专业,合班实施课程教学
各专业50名左右的学生组成一个班,设立班主任进行学习和纪律管理。在一起上公共课(基础性课程)文化课、职业基础课、实践活动课、艺体课;分专业同时上各自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
6、科学分流,强化专业课程
我校的分流模式主要采用了分段分流型。按照分流年限,可分为“2.5+0.5”、“2+1”、“1+2”等方式。
1“2.5+0.5”:在高三下学期进行分流,即“2.5+0.5” 模式
2“2+1”:高一分段,高三分流”,即“2+1”的模式
3“1+2”:高一选修,高二分流,高三定向,即“1+2”模式。
7、“三年一贯”,实施艺体教育课程
高中三年不分段,高三不分流,通过必修课形式,使全体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通过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才。
(三)构建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
1、探索并实践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评价
(1)学年成绩的认定。将文化基础性课程的平时成绩(学生的课堂情况、作业情况等等)、学期成绩和学年考试成绩按照2:3:5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
(2)毕业成绩的认定。学生的毕业成绩按学业成绩、专业成绩和基本素质三个方面进行认定。
2、组织实施了多向的教师评价。职业道德的评价;职业能力的评价;教育效益的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
3、成绩沟通,多证发放。普高毕业证,职高(中专)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和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发放。
(四)构建了综合高中的管理网络
首先是成立了课程管理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实施方案,设置各学习领域内的课程;制定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培养的计划;其次是成立课程评价管理工作组。由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体卫处四部门组成。
主要效益
一、加快了学校的发展进程,提升了我校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了西部农村开办综合高中的共识。
在几年的探索过程中,我校在课程设置上形成了适应五中特点的课程模式。在专业设置上,现拥有建筑设计、旅游管理、装潢设计、计算机应用与管理、汽车修理与驾驶五个常设的专业,有美术、音乐、舞蹈、体育四个主要艺体项目。这样学校已基本形成了融普高、职高、艺体为一体的办学模式。班级规模上由2000年的39个班发展为现在73个班,学生人数由不足3000人到现在的学生5000余人;现教职员工人数已达335人。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转变了学生的职业观念
综合高中的开办,学生对社会、自我、就业形势的认识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学会了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增强提高了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更多的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生观的取向、人生价值的内涵、实现价值的方式在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以前的那种只有通过学好语数外、数理化而考上大学才是出路的观念已经过时,人才也不再仅是从事高精尖的工作的人,工作也不仅只有蓝领、白领,而是还有灰领。从而真正认识到“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的意义。在与家长的座谈中了解到,我校学生具有正确职业理想,正确的择业观念。尤其是形成了一定的创业意识的。
(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
从事某种职业,是中学生未来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在校学习,是为以后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做准备。思想道德的教育,有利于今后适应并遵循职业道德。通过职业指导,使学生提高了思想道德,了解了基本规范和本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从而提高职业道德;树立敬业精神、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公正意识、奉献意识,为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思想品德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通过综合督促,让学生扎实抓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和一般职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的种种矛盾,提高耐挫能力,培养坚定的职业信念、意志和创造力。同时使学生了解了国家有关升学和就业的方针政策,了解了当前我国和世界就业形势的严峻,认识到了科学文化知识和自身能力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学业成绩稳步上升。
(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由于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办艺体特长班、职业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了舞台。
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艺体生选拔培养制度和激励机制,近五年学校培养了大量的国家级各级运动员。学生在各级运动会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 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一) 转变了教师思想观念
通过课程改革与实施,带来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形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共识,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坚定了走综合高中办学路子的信心。教学中追求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的目标。彻底抛弃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素质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培养,注重知识与实践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减轻了学生负担。形成了“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能成才”的科学人才观。
(二) 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参加到实验中来。而这些教师也在实践中研究出现的新问题,钻研新的教学方法,针对两类学生,科学选择和处理内容,把握各自的难易程度,能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能针对不同学生和学习方式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而且还培养了部分既能上文化基础课,又能上专业基础课的教师。通过考调、培养、外聘等办法逐步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学科配套、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三) 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办学改革,不仅转变了大家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而且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我校现有国家级立项课题1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2个、县级课题1个。教师科研论文在数量上、质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而且还编著了《红樟林里翀飞的雄鹰》《起飞在花季——与高中生谈职业预备教育》等国家级正式出版发行的校本课程教材。
四、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一) 有效整合了校本资源
综合高中办学的实施,让我校各种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它让艺体、电教、实验、活动课程教师有了更宽阔的展现才能的平台,充分发挥了它们的能动性。
我校苗圃、运动场、计算机乃至曾经空置的荒地、废旧的电子电器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同时也提高了普高教学器材与场地的利用率。
(二) 开发利用了社区资源
由于我校与相关的企事业、种养殖业、服务行业进行了联合办学,充分地利用各种社区教育资源。与我校联办汽车修理与驾驶专业的泸州玄滩运业有限公司下属汽车修配厂,拥有一整套300多万的现代化汽车检测与修理线,而且拥有一大批工程师和高级技术人才;泸州唯一的四星级宾馆――南苑宾馆是与我校旅游专业的签约实习基地;其它联办单位和专业人士都拥有丰富的行业教育资源。
五、带动了西部农村学校的发展
我校于2002年被泸州市教育局命名为“泸州市综合高中实验学校” ,综合高中办学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04年4月,泸州市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了“泸州市综合高中办学研讨会”,市内17所高中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参加了会议,在会上我校作了具体详细的经验介绍,之后,我市泸化中学、泸天化中学、长江中学以及我县其它几所高完中,分别来我校学习探讨综合高中的办学经验;他们在我校的带动下,各自走上了综合高中办学之路。在我校的影响和泸县推动下,泸州市已开始推广我校和泸县的经验,要求全市高中学校大力发展综合高中。我校的综合高中办学还影响了泸州市周边地区,乐山市夹江县、自贡市荣县教育局分别带领自己所辖的普高和职高学校的领导专程前来学习经验。
六、促进了当地城镇发展进程
我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对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拉动了当地消费市场,为玄滩经济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事业。玄滩场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不断增多,社会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经济收入快速增长,成为了全国五百个试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泸州市文明场镇、四川省明星镇。
执笔人:邓建平
审稿人:程乾华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