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科研成果>第四届成果>详细内容

城乡结合部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5 22:55:44 浏览次数: 【字体:

城乡结合部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

泸县第四届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

研究单位:福集镇光明学校

主研人员:吴启森 罗正银 王文富 陈照东 周国友

课题来源:自选

【研究概况】

第一阶段:2006年元月—2006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建立科研网络,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广泛收集资料,进行问卷调查,聘请专家指导,听取专家意见,作好研究准备,撰写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9年3月。分解课题,布点实验,及时了解国际国内研究动态,吸收相关成果,不断反馈信息,矫正、充实体系,不断总结,不断校正,总结阶段成果。

1.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和学习习惯(2006、9—2007、7)。

       2.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遵守纪律习惯。同时巩固学生的卫生和学习习惯(2007、8—2008、7)。

           3.常规研究,完成、落实实验目标,对目标及时进行调整,将探索出的城乡结合部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论证,形成经验、论文等。

           4.抽取样本年级调查、搜集、测试反映实验情况的数据资料,并做好记录、整理、归类、分析、存档工作。

           5.逐步完善师生素质考核量标,并实施评定。

6. 进行阶段性分析、总结,根据实验信息反馈情况,适时调控实验。

7.重复实验(2008、8—2008、11)。

8.巩固、检测总结阶段(2008、12—2009、3)。

第三阶段:2009年4月—2009年9月。总结实验经验,完善训练内容,对实验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完成实验报告《成果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进行课题总结。及时将经验提炼出成果并形成成果集,组织专家评审鉴定,召开结题会,推广实验成果。

【解决的主要问题】

1.初步解决了城乡结合部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缺失的问题。

以前我们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散乱的,经常是:发现了学生的不良行为,才去制止、教育——头疼医头,足疼医足,很少去思考如何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课题组通过研究成功的探索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即:以文化熏陶为主渠道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浸润培养策略;以常规养成为落脚点的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推进策略以及以评促养的培养跟进策略。现在我们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矫正有了具体的的办法和措施,成效是显著的。

2.解决家庭教育方法引导不当的问题。

我校大部分家长只有初中或初中未毕业的知识水平,对教育的认知偏差较大,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不够。家庭教育的方法欠科学,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仍然是高压式的“棍棒教育”等。在家庭教育上存在诸多失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生理、心理教育;重提供物质,轻精神教诲;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缺乏客观冷静的评价;庸俗的处世态度;轻视体力劳动教育;滥用奖赏;过度体罚或乱发脾气等。

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课题组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我们将学生守则及一些规范中的内容化为可实践的东西,让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并定期召开家长会,或通过家校联系,让家长把“练习”结果向老师汇报,如外出回家打招呼,尊敬长辈等。我们与家长结对子,渗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指导,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分为四步:第一步,师生共同填写家庭基本情况,教师填写不良行为习惯发生的时间和主要事实、教育效果;第二步,家校共同分析原因,商讨矫正措施,统一口径,形成教育合力;第三步,进行效验跟踪记载;第四步,开展矫正评价。

3.解决了城乡结合部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目标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以前我们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不系统的、杂乱的,课题组通过研究,确定了针对性较强的目标体系。分低、中、高三段,各段有相应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

【主要成果】

1.构建了“四类三段”一体化螺旋上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课题组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目标体系。具体做法是分低、中、高三个阶段,一至三年级为低段,四至六年级为中段,七至九年级为高段。每一阶段有自己的培养目标,相互关联,相对独立,三个阶段构成一个封闭的体系,从低到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整体推进。

2.构建了以文化熏陶为主渠道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浸润策略

注重校园、班级文化营造,社区文化共建,家、校文化促进。

3.构建了以常规养成为落脚点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规范策略

以制度为保障,从学校常规着手,用班规来夯实。

4.构建了以活动为载体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推进策略

教师的榜样示范,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5.构建了以评促养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跟进策略

开展了对学生个体和对班级群体的评价。

【主要效果】

四年来,课题实验在课题组的艰辛努力下,取得了具有较大价值的研究成果。

1.通过课题实验,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了矫正,良好习惯正在养成

礼仪方面:绝大多数同学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使用礼貌用语,在家能礼貌待人,孝敬父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基本做到公共场合不拥挤、不喧哗。

卫生方面:在家能帮助父母搞好家庭卫生,在校能搞好和维护班级、校园卫生,能自觉做好个人卫生。

纪律方面:通过实验,学生的守纪意识增强,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能自觉遵守纪律。

学习方面:上课能做到专心听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主动做好笔记,遇到困难能主动克服,会使用各种工具查找资料并敢于实践。

2.教师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

不在以“唯分数论”定位学生,明白了义务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未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增强了教师的工作信心——不再认为这里的学生素质差,无法教育好。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加科研工作。近几年有21人次参加市、县组织的教学技能大赛并获奖;有三个科研课题正在研究,教师的参与面占60%以上;有103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其中涉及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80余篇。(见附件)

3.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转化了办学行为,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成绩斐然

①教职工肩负时代赋予的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为本就是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让其端正主人翁的地位,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学生是教育对象,也是教育的根本,今天的学生,明天社会的构建者。我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自尊自爱,自律自强,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各展所长,成为各种人才。

②学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校园环境整洁、美化了,学生个人卫生洁净,不健康的心理少了,违反纪律的学生少了,讲文明、讲礼貌的现象蔚然成风。

③由于课题的研究,我校升学率也逐年提高。

④县教育局对本校的教育质量综合考核分(折合为100分计算)逐年提高:06—07学年为80多分,07—08学年为90.7分,08—09学年为94分。

4.社会对我校校风的好转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大为赞赏

家长们不愿再去攀“高枝”,纷纷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我校读书。

【成果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

1.价值意义

①目标定位和方式方法的创新。

确立了城乡结合部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低、中、高三段目标体系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探索出了新的培养策略(方式和方法)。

②对学生教育更加明确、操作性强

本课题着眼于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卫生、纪律、学习习惯以及矫治不良行为,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他们顺利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小公民”。 形成了操作性教强的以文化熏陶为主渠道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浸润策略;以常规养成为落脚点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规范策略;以活动为载体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推进策略;以评促养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跟进策略。

2.创新点

①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确立服务意识,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经常性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校、家庭、社区整合

注重家校合作,积极参与社区共建活动,积极开挖社会教育资源,构建起“三大社区”教育网络,走出了一条“家校合作、社区共建、合力育人”的新路子。

③注重在活动中培养

以活动为载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不良行为的矫正于活动中

执  笔 人:罗正银  电话:15983045826  邮箱:gmlzy123@126.com

学校审核人:吴启森   电话:8100080      邮箱:gmxxjs@126.com

县教研室审核人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