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
(泸县人民政府第四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
研究单位:泸县太伏镇初级中学校
主研人员:雷雨生 铁树章 宋华兵 蒋大莲 任霞
课题来源:泸县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
【研究概况】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这个课题,主要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活动组织、学习习惯、能力培养和人文熏陶等方面去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适当改变现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组织编排方式,努力提升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开阔视野,培养健康个性。本课题自2006年正式立项并扎实地开展了研究,四年来,得到市教科所、县教研室专家的热情指导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于2009年10月顺利完成,并于2010年01月05日顺利结题。
【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了解我县初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师资情况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了七年级新生学习初中英语障碍的主要原因;
2.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初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策略;
3.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的尝试,解决好初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并推广应用;
4.认真分析研究初中、小学的教材、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方法的异同点,找到了良好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做好初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承上启下工作,使七年级新生尽快适应了初中英语学习;
5.在研究初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过程中激发、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英语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了学习方法,并挖掘了学生潜能,提升学生英语素养。
【主要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分析了初中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出现障碍的三大主要因素,即教材、教师和学生自身。教材内容与认知结构的脱节;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差别、教法与学法的脱节;学生学习环境发生变化、英语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性。
(二)操作性成果
1.总结了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六大原则
即循序渐进、连贯性、兴趣性、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互动性原则
2.探索出了解决中小学衔接教学问题的策略
(1)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策略
英语教师要通读、熟悉中小学英语教材和课程标准,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可以经常去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教学信息,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异同,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可交叉听课、上课,以增进彼此对课堂教学现状的了解,促使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年级在上新课前,备课组教师仔细研究小学英语的内容,在刚开学的前两周,组织系统地复习,包括词汇、句子、语法和交际口语。在此阶段结束前进行各指标逐项的质量验收,在做好质量分析的基础上给予相关学生分类指导。以促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转变学习方法,了解自身的英语学习状况,根据初中要求改善对自身英语学习的自我评价,并在知识点衔接上及时有针对性的拾缺补漏。努力做到小学英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与七年级上期的教学内容的有序交叉。
(2)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衔接策略
①设计任务型活动( task based activities),开放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思维
②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
③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英语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程序化,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
④创新了单词“逐项过关”的方法
(3)中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策略
在衔接期更多地关心学生,做好师生情感上的交流,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树立学生学好外语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4)中小学英语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策略
小学教学阶段就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点,使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的音标、拼读规则,初步养成自拼单词的能力,有效地学会自觉预习、复习,独立作业,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指导预习方法、听课方法、课外学习方法、记忆单词方法的指导;以旧引新,重视中小学英语知识的联系。
①实施分层教学。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分层要求,布置弹性作业,使待开发学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任务;可采取降低梯度的方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获得成功;开展多种活动,进行多维评价,发现待开发学生的优势,激发学习动机,不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
②在单词教学中,要注意单词的音与意的学习,还要重视单词的拼读和拼写的练习。适当地训练学生的拼读、拼写能力,增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能力,并把单词教学情景化、戏剧化和卡通化。
③设计词汇模仿学习法,用简单的动作吸引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模仿。但是要注意指导学生用词的规范性,避免产生表达错误。
④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5)中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衔接策略
英语教师应保留和巩固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学唱英语歌、做英语游戏、轮流在黑板上做练习等习惯。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前找出问题,课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
(6)中小学英语学习技能的衔接策略
学生进入七年级后,应当设法使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的扩展和使用转化为以听说为主,逐步向视听说领先,读写及时跟上转化;从简单英语学习向内容较复杂的英语转化;从只用YES、NO的简单言语交流活动向用整句回答或用特殊疑问句的回答方式转化;从机械地模仿向有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景中交流的活动方式转化;从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
(7)中小学英语师生情感的衔接策略
教师要上好导言课。教师真诚地作自我介绍,包括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更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还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获得他们的敬佩和信赖。
(8)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衔接策略
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英语考试,包括词汇、综合、听力等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全体学生的英语基础,增进了解,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促使学习差的学生知己知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
考试形式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既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口试。避免过难、偏易,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
(9)中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衔接策略
应该自觉地熟悉彼此的教材和课程标准并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通过考试和培训,选拔合格教师进行轮岗教学;经常组织中小学教师相互之间观摩示范,听课评课,加强中小学教研活动、学术探讨和个案分析,了解对方教育现状,摸清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共同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衔接办法。
3.构建了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保障机制
(1)建立重点学生跟踪机制
通过问卷调查,摸清七年级新生的基本情况,如英语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水平,分析了他们适应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建立重点学生跟踪机制;
(2)建立了中小学英语衔接教研机制
(3)建立健全了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4)建立衔接教学的学生评价机制。利用评价来促使学生的可持续的后继发展是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最终目的,课运用发展性原则、三全原则、激励性原则、双向性原则和反馈性原则。
【主要效果】
1. 学生变了
本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学习方式得到改变,变得丰富多样,大多数学生已能主动预习,上课积极发言,课后自觉复习,提高了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我校学生参加县级英语风采大赛屡获佳绩。近四年在全县近几年七年级学年期末跟踪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名列班级各学科平均分之首。
2. 教师变了
教师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转型,从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课堂行为→关注新理念的课堂设计→关注学生收获的行为调整。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提升。通过积极参与校、镇、县级教研、培训活动,特别是在课题常态研究中课题组的教师加强了理论学习,增强了衔接教学的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研究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升华自己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课题组老师多次在校、县、市级范围内参加优质课大赛,并在县级教材教法培训中作专题讲座,课题组组长雷雨生老师在2009年泸县初中英语优质课决赛中荣获二等奖,雷雨生、蒋大莲老师辅导的学生于金波等同学在泸县第五届英语风采大赛中喜获一等奖,雷雨生、宋华兵老师多次担任泸县中学生英语风采大赛的评委,并在市县课件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教师在各级刊物发表或获奖20多篇。
3. 学校变了
学校校园文化、办学特色体现出英语特色,校园处处有英语、说英语、唱英语,掀起了学习英语的新高潮。促进了广大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了全校英语教研组的教研水平与层次的提升,并成功创建为“泸州市优秀教研组”。我校英语学科成绩经常在全县名列前茅,拉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四年来学校办学质量稳步上升。
【成果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
本课题从我校七年级英语学科教学实际情况出发,解决了中小学英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的衔接,使教师与学生能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有助于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能和初中教师达到师与生、教与学的双向适应,从而使英语教学少走弯路,减缓坡度,避免分化,节约时间,切实提高了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成果对于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广泛的适用性,对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具有发展和完善的价值。
执 笔 人: 雷雨生 电话:8602191
学校审核人:周小平 电话:8602191 邮箱:zhouxiaoping208@126.com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