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教育与义务教育衔接研究
高中阶段教育与义务教育衔接研究
(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研究单位:泸县二中 泸县二中外国语校
主研人员:林德兴 文礼书 周敬明 周雪峰 潘廷富
课题来源:泸州市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
【研究概况】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知识差异和跨度较大,教与学的方法不同。大部分进入高中的新生不能很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导致过渡期延长,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养成。为使初中毕业生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高中阶段教育与义务教育衔接研究势在必行。加之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来源较广,这些学生在到了新的学校后,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往往感到不适应。如与初中相比,学习的内容、形式及学习方法都有了新的变化,不仅学习的内容加深,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等都要加强。这些不同,既可使高一的新生感到新奇和刺激,同时也会使他们在学习面前不同程度的感到无助和彷徨。对此,如何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工作这个课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再从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研究小学与初中衔接教育已很成熟,而研究初、高中衔接教育相对薄弱。如成都高新实验中学衔接教育研究课题组所进行的《中小学衔接教育“研读—测试—切磋—实践”的研究模式》就比较成熟。所以我校提出了“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衔接研究”这一课题。
【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教学上的衔接
教师在教学上要做到四个衔接: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学习评价的衔接、师生交往的衔接。
2、学生学习上的衔接
学习动机的衔接、学习习惯方法的衔接、学习能力的衔接。
3、心理发展上的衔接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部分升入高中的学生还是处在青春发育期。虽然到了高中以后,学校的要求与初中阶段有所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学生一到了高中心理就会有一个很快的发展,不能认为学生的心理就成熟起来。因此,无论是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还是在日常的交往中,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心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把握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以及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针对这个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措施,保证学生心理发展的健康和连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各科学业水平的全面发展。
【主要成果】
1、认识性成果
(1)要提高高中的教学效益,必须搞好衔接教学
初、高中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性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初、高的教材,体系和难易度有着较大的区别;初、高中的学习,方法和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初、高中的教师,在授课的方法和风格以及个性等方面,都有很多的不同;初、高中的学生,个体上也存在着千差万别:鉴于以上方面的因素,对于高中起始年级,我们必须搞好衔接教学。如果我们把高中三年的学习比喻为旅行的话,那么,搞好起始年级的衔接教学,就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走好了第一步,就开了一个好头。有很多事情,就是属于水到渠成的事了。
(2)要搞好衔接教学,必须先进行教师培训
一个学校的生命是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靠教师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的高素质高水平,是由教师的良好的教学观念影响的。一个起始年级的教与学,能不能够很快地走上正轨,形成三年的良性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看它的衔接阶段的工作抓得好不好。而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要看学校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的衔接观念形没形成。不必讳言,我们的起始年级的老师,有很多是没教过初中而教惯了高中的,有很多是用惯了老办法、熟悉惯了高考和高考题,对起始年级的学生一开始就“重拳出击”。而有一部分教师,又是刚从高校或别的学校调过来的,他们根本不熟悉学情,不熟悉校情。所以,要搞好衔接教学,必须先进行教师培训。对起始年级的教师培训方面,我校已形成一套自己的做法:如对新分来的教师,集中进行师德、教材教法的培训,让他们走进课堂听课,见习老教师的教学活动,请初中、高中两段的名师,给他们举办讲座,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在新生入校之前,组织学习高、初中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教材,研究高中、初中的承继性,差异性,做到了然于胸等。
对起始年级的教师,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切实的集体备课,研究衔接教学的内容、教法、学法、练习,研究衔接教学的课堂模式和课型特点。
对起始年级的教师,通过开展学科衔接教学课题的校本研究,培训教师。
(3)要搞好衔接教学,必须进行学情调查
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搞好衔接教学,必须对来自不同乡镇、县区、市区的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摸底。中考成绩可作为一种参考,但更重要的是摸清各学科学生的实际状况。通过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这样一些摸清学情的方式:组织新生入学考试,摸清班级教学的基本情况,便于制定教学标高;制订学情调查表,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一般情况;任课教师,根据特殊情况,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个性差异,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辅导。
(4)要搞好衔接教学,必须明确衔接实施的内容
知识层面的衔接、方法层面的衔接、能力层面的衔接;如意志品质心理因素等的衔接。
(5)、通过实践与探究,形成了适合学情的衔接学法指导性策略
首先,以班主任为中心,以各学科教师为成员的学法指导组,形成了适合各个学科通用的学法指导策略:充分利用我校在这方面的资源优势,请已经考进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学长们作专题报告,介绍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成功经验或学习方面。组织主题班会,由班主任牵头,请各科老师介绍学习方法。利用家长会培训家长,让他们了解高初中学习方法的不同,做好学法指导的辅助工作。向学生推介有关学习方法方面的书籍(如《习惯第一》),让学生养成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法的习惯。这样,新生进入高中后,能较快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考试、反思、总结等各个环节的好习惯,较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其次,以各学科备课组为核心,以备课组教师为实施者,形成了适合各个学科自己的学法指导策略:各学科备课组在教科处、教研组、年级组的领导下,在备课组组长的带领下,通过集体备课研究,形成大体一致的学科学法指导意见,或形成集体备课教案,然后由各位教师通过课堂主渠道去具体实施。
再次,通过实践与探究,教师们撰写了很多教学研究论文:
附表:初高中衔接教育的课题组教师论文及所涉及的相关课题情况一览
资料名称 | 学科 | 姓名 | 文章题目 | 页码 |
06年教师年会论文 | 英语组 | 涂雪艳 | 高一上期英语作文衔接教育之我见 | 92 |
06年教师年会论文 | 数学组 | 杨朝平 | 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 | 73 |
06年教师年会论文 | 物理组 | 万家庆 |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 31 |
04年教师发表论文 | 化学组 | 胡玲 | 立足新课标突破高一化学教学衔接难关 | 4 |
05-06校本教研课题 | 生物组 | 研究课题 | 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教学研究 . | 57 |
04年校本教研课题论文集 | 07级语文组 | 文礼书 | 对实施初高中语文学科衔接教学思考 | l |
04年校本教研课题论文集 | 07级语文组 | 曾静 | 走进高中 | 4 |
04年校本教研课题论文集 | 07级语文组 | 蒋昌灵 | 简单与美丽 | 7 |
04年校本教研课题论文集 | 07级语文组 | 邓旭 |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 10 |
04年校本教研课题论文集 | 07级语文组 | 蒋昌灵 | 反思,促使我成长 | 13 |
04年校本教研课题论文集 | 07级语文组 | 罗雪 | 契合虚实,力求甚解 | 21 |
04年校本教研课题论文集 | 07级语文组 | 张小琴 | 高一语文衔接教学中心理教学渗透 | 23 |
07年校本教研课题 | 10级数学组 | 研究课题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的开发与研究 | |
07年校本教研课题 | 10级数学组 | 胡宽学 | 探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
2、 操作性成果
(1)通过实践与探究,形成了适合校情的衔接课型与课堂模式
专题讲座型:针对初、高中学习比较集中的问题举办专题讲座,可以单班实施,也可以多班实施。也可进行教师资料共享。
新授课型:适宜单班实施。采用渗透法教学实施衔接。
复习课型:在进行高中课程学习之前,集中进行初中重要知识的复习,为高中学习进行铺垫。这种课型较适合于数学、物理、化学学科。
讲评课型:习题训练、测试、考试之后,在讲评中贯穿知识、方法、能力等的衔接指导。
(2)衔接课堂模式
“3010”课堂模式
活动课堂模式
(3)通过实践与探究,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衔接微型教材或教案
开展课题研究的学科,不同程度地都形成了自己学科的衔接教案或微型教材。
(4)、建构了一套实施衔接教学的管理运行机制
【主要效果】
1、全面推进了教师的新课改理念,教师们积极应用新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改革
通过我校各学科对《高中阶段教学与义务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的深入研究,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加强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内驱力。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是学校未来的教学骨干。为了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是一个新台阶,我校采取“科研兴校”,以科研课题的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使更多的青年教师成为教学能手,逐渐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名,学校教科处以多个科研课题的开展,特别是以《高中阶段教学与义务教学衔接研究》的课题入手,有多学科大量教师参与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许多教学经验,并形成了提高教师素质的工作方法。
3、通过衔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习惯方法、学习能力三方面的衔接教育,其目的是在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中注入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为核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的学习动机由直接、近期转变为间接、远期,形成了对学习的负责态度。
(2)帮助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法。
(3)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4)传统意义上的学业成绩得到提高
4、通过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成果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
一是有助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根据我校校情,高一年级的教师百分之八十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教学经验缺乏,对高一学生的学情了解也不够。通过衔接课题的研究,实质上是既育学生,也育教师。
二是有利于高一学生快速转变角色。初、高中具有不同的特点,高中阶段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转变角色至关重要。衔接课题的研究,使高一学生能有意识地从一名初中学生向高中学生过度,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习惯上。
三是有利于初、高中学科知识的快速衔接。尤其是根据我校校情,初中已进入课改,而高中因种种原因还未能进入课改,于是初、高中之间必然会形成较大的缺口,学科知识的衔接自然极为必要,此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意义自然愈益明显。
四是有利于高一学生能力素质的衔接,此不再赘述。
五是有利于高一学生快速找到高中的学习方法。
六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以高2008级为例,由于搞好了衔接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在高考中成绩辉煌。
执 笔 人:文礼书 电话:15283080783邮箱:wenlishu@126.com
学校审核人:林德兴 电话:18982750802邮箱:wenlishu@126.com
县教研室审核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