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新课程实施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村中学新课程实施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
(泸州市政府第四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获奖单位:泸县一中
研究人员:何淑清 郑 江 卢世权 张雪平 康纪安
课题来源:泸州市教科所普教科研资助金立项课题
研究概况:
本课题从酝酿、准备、实施到结题共分为三个阶段,研究时间为四年(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
一、准备阶段(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
1.学校成立了新课程实施的领导小组、组建研究队伍。
2.就本课题研究三次向市县专家咨询论证,构建理论框架。
3.开展对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掌握师生对新课程的了解程度,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4.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前期文献检索,汇编出《走进新课程•教师篇》并开展针对教师的新课程的培训。
5.购置了十余种理论著作。
6.完成研究方案的撰写,向县市教科所主管部门逐级申请立项。
7.在此阶段,初步找出了研究方案撰写的障碍与克服策略
二、课题实施阶段(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
1.加强新课程的理论学习,提高师生的新课程理念和应用能力。
2.健全管理机构,建立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三线二辅”管理模式。
3.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的开展,全面分析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探索相应的克服策略。
(1)在泸县一中初中学生全面实施新课程,为开好新课程,泸县一中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2)提出并实施和完善普高为主,职教为辅,艺体为特色的综合高中理念及结构模式。
(3)组建各种艺体、奥赛、科技培训班,实现“面向全体,张扬个性,彰显特色,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5)通过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展开具体研究和分析,找出克服对策。
(6)加强研究方法指导。
(7)把新课程融入学科教学的课堂。
(8)学校提出了二法(教法、学法)、三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五必(讲必练、练必阅、阅必评、错必纠、纠必查)的课堂教学模式。
(9)课题组开展了针对新课程中师源性障碍的研究。
(10)开展了农村中学教学硬件和软件的有效利用和配备,校内外资源的充分运用的策略研究。
(11)全方位开发课程资源。
(12)完善新课程相关制度建设研究,完善和实施新课程评价体系。
4.综合分析整理,初步提炼出了针对新课程实施障碍的克服策略。
5.实践验证,将克服策略用于指导初08级、初09级、高10级的教师新课程理念培训活动的开展。
(三)结题阶段 (2008年7月至2008年12月)
1.研究人员召开会议,整理分析各种资料、数据,形成研究成果。
2.组织研究人员、社区领导、家长代表组成自测小组,对实验效果进行自我检测。
3.撰写论文和相关的实验报告。
4.收集整理各种印证材料,分类归档。
5.向上级科研部门提出申请验收和鉴定研究成果。
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滞后
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落后
三、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缺失
四、学生成才观念的局限
五、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六、农村中学单一办学模式
主要成果:
一、分析总结出推进新课程实施中的障碍及其产生原因
1.师源性障碍
教师谙熟于传统的讲授式和时间加汗水的低效率教学方式,漠视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自身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因素制约,农村中学师资素质还难以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再加之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大多数教师不愿放弃旧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害怕失败。
2.生源性障碍
在思想上,许多农村中学的学生还没有跳出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和“跃龙门”“找好工作”的传统观念。
在心理上,很多学生缺乏自信、经不起挫折、合作意识淡薄。
在思维上,很多学生都存在着思维方式单一、过早做出结论、过分关心结论,往往采用单一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忽略想象和灵感的重要性,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习行为上,许多学生主要靠记、背书本知识,善于陈述性表述书本知识而难以程序性展现和运用书本知识。
3. 资源性障碍
课程资源不足,图书匮乏或不对口;教学辅助器材落伍或不足;多数学校多媒体教学、网上学习的条件还不成熟。
4.评价性障碍
(1)忽视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2)忽视评价的激励性。
(3)忽视过程的评价。
(4)忽视教师和学生情感、能力、创造力等评价。
二、构建了克服实施障碍的对策
1.探索出实施新课程的舆论引导策略
(1) 拓宽宣传途径,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实施新课程的良好氛围
(2)努力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新课程氛围
2.形成了参与新课程改革角色转换策略
(1) 领导角色转换
提升领导对新课程的认识,进而转换领导角色,使之成为新课程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促进者,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引领者和督导者。
(2)教师角色转换
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使广大教师从传统的单一课程观走向多元化课程观;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走向新课程的多元教学理论支撑下多元教学方式。变“教师为中心”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激励者、扶持者。
(3)学生角色转换
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4)学校角色定位
在办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学校力走“普高强校”“职教强校”“艺体强校”的特色办学之路,充分发挥普高优势,做强做大职业教育、艺体教育,三教结合,统筹发展,变单一的升学教育模式为兼有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乃至成人教育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
3.形成了促进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校本研培策略
(1)理论提高
教师在学校的指引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学校为教师推荐相关书籍、网站、优秀文章等;提供各种培训途径以提高老师理论素养;教师每周至少进一次图书馆,作一篇读书笔记。
(2)专家引领
学校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先后请了省市教育学院、市教科所、县教研室等单位的十多位专家、教授到校举办讲座,加强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培养,使教师通过学习、对话,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3)教研提升
确立新的研修培训理念:“研”就是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修”就是在过程中成长,“培”就是立足课堂加强自我培养,“训”就是通过共同研讨来训练课堂教学技能。
以教学的再研究促进理性的反思。学校把教学行为的反思与创造作为教研的重点,把开设公开课、实验课、示范课、研究课等课型作为抓手,把邀请专家、学者到教学现场为老师们诊断、培训、指导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渠道,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打造精品教学。
(4)科研引导
我们提倡“ 问题—课题—学习—实践—反思—总结”的研究方法, 以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为突破口, 以真实的教学生活为研究的源头活水, 把课题研究引进教研组, 与教研结合, 把课题研究引进课堂, 与教学结合, 发掘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研究元素。此举促使了教师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
(5)活动促进
我校每一期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备课、讲课、作业讲评等竞赛,学校每学年进行全校教师的优质课竞赛,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4.建立促进新课程实施的课堂增效策略
(1)制定新课程教学常规
(2)扎实推进集体备课
狠抓年级各学科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每周坚持用半天时间对本周教学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备课。
(3)改革备课本,适应新课改
学校根据新课程理念,保证教师的教学适应新课程理念,改革了备课本格式,增加了课后反思。
附: 分课时课堂教学策划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宏 观 设 计 | 教学内容 | |||
教学重点 | ||||
教学难点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
过程与方法: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学情分析 | ||||
板书设计(主要内容结构框图及媒体运用) | ||||
微 观 设 计 | 教学环节 所用时间 | 知 识 要 点 | 教师活动策划 | 学生活动策划 |
教后反思 |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5)强化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提高
5.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的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1)“感恩教育”激发爱心
(2)“绅士淑女”规范言行
(3)“良好习惯”促进学习
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
③培养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④促课外学习习惯
6.探索出新课程实施的资源开发策略
(1)加强校园建设,完善教学设施,优化育人环境
(2)校园文化资源的开发
(3)校本课程的开发
(4)校本活动资源的开发
(5)建立“新课程实施管理平台”
7.形成发展性评价策略
(1)教师评价策略
①重过程评价
②重发展评价
③重素质评价
(2)学生评价策略
①基础性目标评价
②多元目标评价
主要效益:
一、转变了教师的课程观念
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素质发展的成才观。
二、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近几年,我校教师主编参编论著15部,有42名教师在各级赛课中获奖,课题组及实验教师共发表或获奖论文100余篇。
三、促进了教师成长——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实施“青蓝工程”,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与把握,实施“名师工程”和“栋梁工程”,提升教师实力。
四、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平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全校成立社团20多个。学校对所有学生都着眼于全面打好艺体素质教育的基础。学校的各种专业培训队落实时间、场地、专人辅导和考核措施。特别强化了对艺体学生的管理,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自主探究、互助学习等学习方式已蔚然成风,各种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了广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成绩的大幅度提高。学生多元成才效益凸现,学生成才比率大大增加。
六、学生行为习惯得到转变
我校开展以感恩教育活动、礼仪教育活动、校园歌声活动、校园清洁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工作。
七、学生学业成绩显著提高
新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学习兴趣浓厚,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在新课程中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附: 历年高考上线人数统计表
时间 类别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普通高考 | 688 | 909 | 1070 | 1134 |
空军民航飞行员 | 4 | 11 | 14 | 12 |
艺术和体育 | 46 | 78 | 112 | 114 |
职教本科 | 31 | 56 | 68 | 131 |
八、有效促使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学校校园面积由原来的82亩增加到现在的200亩,建成了校园宽带网,实现了教室多媒体化;建成国际化标准塑胶田径场、篮球场各1个;建成融图书馆、美术室、音乐室、电教中心、网络中心为一体的科技楼;建成了一流的融语言室、计算机教室、物理、化学、生物为一体的实验室;修建了两个能容纳8000多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修建了3幢现代化的学生公寓;学校投资二百万元开办数控、电子、电工、旅游等职业教育专业。
九、扩大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
学校先后荣获了中国西部名校;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国家留学出国人才选拔基地;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示范校;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艺术特色学校等;教改研究成果《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获四川省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学校;人居活动生态园区; 2008年四川省青少年国际式摔跤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市首届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比赛区县高中组综合一等奖;首届“青春泸县”校园文化活动综合评比二等奖。
成果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
新型的农村综合高中的形成,学生多元成才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有力探索,是一大亮点。
本课题研究出的新课程教师培养模式也是一个创新点。通过定向与开放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让教师在短期内迅速成长,教育教学水平快速上升,以满足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的需求。
提出新课程实施主阵地在课堂,在“聚焦课堂、决胜课堂”的基础上,把教学效益的提升放在更广的平台上,由课堂扩展到课堂外的备课、考试、作业和学法指导等方面,通过教学各个环节的效益提升来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
“低起点,抓点滴”、“低标准,严要求”的德育方针,减少了无效的说教式道德教育,减少了单纯纪律约束造成的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行为,而是更注重学生内在动力的激发,以活动为载体也让德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本课题的实施,为高中实施新课改奠定坚实的基础,先人一步地抢占高中新课改实施的制高点。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知名度也不断攀升,参观团纷至沓来,我校先后接待了遂宁市、雅安市、内江市、广汉市、眉山市、南充市等16个教育考察团。
执 笔 人:张永贵
学 校 审核人:何淑清
教研室审核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