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科研成果>第四届成果>详细内容

小学生课堂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4 20:18:40 浏览次数: 【字体:

小学生课堂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泸县教学成果三等奖)

研究单位:泸县福集镇中心校

主研人员:牟帮全 陈远伦 崔向荣 李小玉 陈梦珍

课题来源:泸县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

【研究概况】

课题是基于课堂是教学主战场,学生是课堂主人,学生有无课堂良好行为习惯,决定着教学成败的认识提出的。课题侧重研究小学各学科课堂,学生应具备基本行为习惯、习惯基本标准及培养途径。课题研究历时4年,经历酝酿论证,选班实验,总结成果,深化推广4个阶段。

【解决的主要问题】

纠正了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养成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规范了教师课堂行为,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师生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了课堂质量,教学效益大为提高。

【主要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探明小学生课堂行为具有鲜明的可塑性、整体倾向性、个体差异性、交互影响性的特点;充分认识到培养小学生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教师素质提高和学生终生发展;确立了培养小学生课堂良好行为习惯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强化实践原则。

二、操作性成果

(一)建立了小学生课堂良好行为内容体系

确立了小学各种课堂学生应具备基本行为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主动参与学习习惯、遵守课堂常规习惯、积极自我调控习惯、认真练习作业习惯。这几大习惯,不同学段,提出不同要求,且在全面要求前提下各有侧重。低段以课前准备、遵守课堂常规为主;中段以主动参与学习为主;高段以自我调控、认真练习作业为主。

低 段 学 生 课 堂 主 要 良 好 行 为 习 惯

项      目

具  体  内  容  和  要  求

课前准备习惯

按时进教室,书本文具摆放整齐,安静,端坐。

 

听的习惯

学会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思考习惯

会思考教师、同学提出的问题。

说的习惯

大胆回答问题,学习提出自己想法。

合作探究习惯

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学会讨论问题,学会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动手动身习惯

学习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动手做笔记,动身演练等。

总结反思习惯

逐步学习总结课堂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得失。

遵守课堂常规习惯

听从教师安排,基本能管住自己,不影响周围同学。

自我调控习惯

通过教师提醒暗示,逐步自我管束,收敛自己行为。

练习作业习惯

按时完成作业练习,书写整洁,正确率较高,学习订正错误。

中 段 学 生 课 堂 主 要 良 好 行 为 习 惯

项      目

具  体  内  容  和  要  求

课前准备习惯

逐步学会收集课堂所需信息,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摆放有序,基本做到收心敛神。

 

听的习惯

认真听讲,逐步做到不分心。

思考习惯

努力思考教师、同学提出的问题。

说的习惯

积极回答问题,敢于质疑,提出自己意见。

合作探究习惯

会讨论问题,会与同学合作解决较难问题。

动手动身习惯

会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动手做笔记,动身演练等。

总结反思习惯

学会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得失。

遵守课堂常规习惯

听从教师安排,基本不干扰别人学习。

自我调控习惯

学习调整自己情绪心态,基本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旺盛。

练习作业习惯

按时完成作业练习,书写整洁规范,正确率较高,基本能订正错误。

 

高 段 学 生 课 堂 主 要 良 好 行 为 习 惯

项      目

具  体  内  容  和  要  求

课前准备习惯

能收集课堂所需信息,备齐文具等学习用品,收心敛神。

 

听的习惯

专心听讲,不分心。

思考习惯

自觉积极思考教师、同学提出的问题。

说的习惯

大胆回答问题,敢于质疑,主动提出自己意见。

合作探究习惯

积极讨论问题,主动与同学合作探究问题。

动手动身习惯

自觉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动手做笔记,动身演练等。

总结反思习惯

善于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和自己得失。

遵守课堂常规习惯

听从教师安排,恪守课堂规范。

自我调控习惯

自觉调整自己情绪心态,情绪饱满、精神旺盛。

练习作业习惯

自觉按时完成作业练习,书写整洁规范,正确率高,自觉订正错误。

(二)构建了培养小学生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运行机制

1.示范引领机制。依托教师课堂示范和典型学生的榜样作用引领全班学生课堂行为。

2.活动助推机制。利用班队课、活动课开展一系列课堂行为养成教育活动,起到激发兴趣、调动激情、振奋斗志、助推牵伸作用。

3.同步协调机制。各科教师、各位家长遵从各年段小学生行为习惯标准,同步要求、协调一致。

4.分步实施机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分解行为习惯项目,一月侧重实施和突出一个方面,兼顾其他方面,最后达成整体目标。

5.规制约束机制。各班制定出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规章制度,每月对学生遵守情况量化评价,并对优秀者实行奖励。

6.个别引导机制。对于课堂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采取动作暗示、语言提醒、思想诱导、正向评价、反向激将等多种方式加以个别引导。

7.反馈补偿机制。每月召开任课教师碰头会,交流学生课堂行为习惯达成情况和存在问题,总结得失。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及时纠偏补偿。

(三)搭建了小学生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评价体系。根据低、中、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各段不同的培养重点,制定出相应评价体系。

1.评价项目、要素、标准和量标。

低段学生课堂良好行为习惯测评表

姓名                     班级                        学月       

项   目

评价标准及分值

测评得分

 

小组评

 

课前准备习惯

(3分)

按时进教室,书本文具摆放整齐,安静,端坐。(3分)





(2.5分)

听的习惯

学会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0.5分)





思考习惯

会思考教师、同学提出的问题。 (0.5分)





说的习惯

大胆回答问题,学习提出自己想法。(0.5分)





合作探

究习惯

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学会讨论问题,学会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0.5分)





动手动

身习惯

学习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动手做笔记,动身演练等。(0.3分)





总结反

思习惯

逐步学习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思考自己得失。(0.2分)





遵守课堂常规习惯(3分)

听从教师安排,基本能管住自己,不影响周围同学。(3分)





自我调控习惯

(0.5分)

通过教师提醒暗示,逐步自我管束,收敛自己行为。(0.5分)





练习作业习惯

(1分)

按时完成作业练习,书写整洁,正确率较高,学习订正错误。(1分)





合            计





 

 

中段学生课堂良好行为习惯测评表

姓名             班级                学月     

项   目

评价标准及分值

测评得分

 

 

课前准备习惯

(1分)

逐步学会收集课堂所需信息,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摆放有序,基本做到收心敛神。(1分)





 

 

 

 

 

(6分)

听的习惯

认真听讲,逐步做到,不分心。(1.5分)





思考习惯

努力思考教师、同学提出的问题。 (1分)





说的习惯

积极回答问题,敢于质疑,提出自己意见。(1.5分)





合作探

究习惯

会讨论问题,会与同学合作解决较难问题。(1分)





动手动

身习惯

会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动手做笔记,动身演练等。(0.5分)





总结反

思习惯

学会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得失。(0.5分)





遵守课堂常规习惯(1分)

听从教师安排,基本不干扰别人学习。(1分)





自我调控习惯

(1分)

学习调整自己情绪心态,基本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旺盛。(1分)





练习作业习惯

(1分)

按时完成作业练习,书写整洁规范,正确率较高,基本能订正错误。(1分)





合            计





 

高段学生课堂良好行为习惯测评表

姓名          班级                  学月    

项   目

评价标准及分值

测评得分

 

 

课前准备习惯

(0.5分)

能收集课堂所需信息,备齐文具等学习用品,收心敛神。(0.5分)





 

 

 

 

 

(2.5分)

听的习惯

专心听讲,不分心。(0.5分)





思考习惯

自觉积极思考教师、同学提出的问题。(0.5分)





说的习惯

大胆回答问题,敢于质疑,主动提出自己意见。(0.5分)





合作探

究习惯

积极讨论问题,主动与同学合作探究问题。(0.5分)





动手动

身习惯

自觉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动手做笔记,动身演练等。(0.3分)





总结反

思习惯

善于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和自己得失。(0.2分)





遵守课堂常规习惯(1分)

听从教师安排,恪守课堂规范。(1分)





自我调控习惯

(3分)

自觉调整自己情绪心态,情绪饱满、精神旺盛。(3分)





练习作业习惯

(3分)

自觉按时完成作业练习,书写整洁规范,正确率高,自觉订正错误。(3分)





合            计





2.评价说明及评价方法。低中高段课堂习惯培养重点不同,课前准备、参与学习、遵守课堂常规等几种习惯所占权重也不同。低中高段学生判断鉴别力不同,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得分占总评分比例也不同,年段增高,自评、小组评得分占总评分比例增大。按照上述测评表和方法每月一评,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评价结果装入成长档案袋。全期优秀者方能评为三好、优干。

 

【主要效果】

一、参与实验班级96.5%的学生课堂基本行为习惯达合格要求,75.4%的学生达优秀等级。

二、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提高。优化了课堂环境,提高了课堂效益和教育质量,学生学业成绩明显提高。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学业成绩优秀,个性特长充分发展。近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人数攀升,2009年达234人。

四、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提升。全校60%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仅2009年,教师在各级发表交流论文94篇。

五、形成了良好教风学风校风,提升了学校影响力,近年要求转入插班到我校就读学生不断增加。

【成果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

探索出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清晰明了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且无特定物化条件和时空限制,在城市、农村学校不同班级都能推广应用。课堂良好行为习惯事关学生学业和终生发展,事关课堂教学效益,而且课堂是永恒的。课题抓住这一要义从小学一年级开展研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现实性、长远性。

 

执  笔 人:牟帮全  电话:15883032500 邮箱:moubangquan@163.com

     学校审核人:庞华   电话:18982750033  邮箱:saoufly@126.com

        县教研室审核人:熊维平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