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科研成果>第四届成果>详细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非预设生成”教学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4 20:17:52 浏览次数: 【字体:

小学数学课堂“非预设生成”教学研究

成果报告

泸县梁才学校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产生及课题界定

(一)课题的产生

1.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本质从认知领域拓展到生命领域,教学的目标由知识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课堂教学的理念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意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

2.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对课堂生成不重视,对如何生成无对策,对非预设生成的教学无措施,教师面对非预设的生成手足无措或是采取漠视的态度。

2)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3)课堂教学的效率低,课堂生态不和谐。

3.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非预设生成学习,探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中有效运用课堂生成的,尤其是“非预设”生成的教学资源,形成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姿多彩的小学数学课堂生态系统,加快我校教育改革的步伐。

()课题的界定

“非预设生成”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现有教学资源互动中再生的资源,是学生提供的材料、学习的思维成果、学生开展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或结论,包括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本文中所涉及的教学研究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二、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

1.解决了数学课程资源界定不准确,教学内容既定的问题。

2.解决了课堂教学预设过于严密、“精细”,课堂生成完全预设的问题。

3.解决了教师面对“非预设生成”无对策或应对、运用不恰当的问题。

4.解决了“非预设生成”难出现,学生创造能力难培养的问题。

5.解决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弱,探究能力差的问题。

6.解决了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不丰富,课堂驾驭能力弱的问题。

7.解决了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生命活力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成果

1.发现了“非预设生成”的小学数学课堂的五大基本特征。

一是具有生命活力、动态开放的课堂;二是体现平等互动,协同共生的课堂;是能够随机构建,自主升华的课堂;四是极富真实灵动,创意挑战的课堂五是能自我诊断,自动恢复的课堂。

2.构建了小学数学“非预设生成”教学的课堂生态系统的条件

(1)对教材的多元解读,强化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构建“能源系统”。

(2)重构师生平等、民主的关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个体生命价值,创设了开放、动态的“时空系统”。

(3)发挥数学教师的资源价值和能动作用,构建动态提升的“动力系统。”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技术的强交互性、信息多元化特点,构建开放的“信息系统”。

3.构建小学数学课堂“非预设生成”教学的生成点。

在对教材提供的对话素材的多种解读中“生成”。

例如,小学数学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解决问题时,教材提供了以下材料:“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黑山镇计划退耕还林1840公顷,第一年完成计划的1/2,第二年完成计划的3/8。”教材中提供了两个现成的问题并列出了解决的算式,并出示了一句话“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决”。我校舒兰老师在教学本节内容时,认真解读了教材的用意,采取只给出条件,没有给出任何问题的方式,让三个组的学生比赛,看看哪个组的问题提得多、提得好。最后把黑板分成三大板块,展示三个组的成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提出和解决的有效问题达到了7个之多,在展评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相互之间的观点碰撞,产生了最后的结果,使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师生感觉都较为愉悦。

在试一试和课堂活动中“生成”。

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生成”。

在突发事件中“生成”。

在2007年的时候,杨友莲老师曾经上过这样一节课:教学“直线、射线、线段”,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三线”的例子,当一学生说出“知识是直线”这一意外的尴尬信息时,机智教师就与学生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对话:“同学们,你们怎么想的?”生1:“老师,知识是直线,因为直线是无限长的,而知识也是无止境的”;生2:“不,知识是射线,因为我们的学习总有一个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生3:“知识是线段,我们的学习是有始有终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时教师说:“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都很精彩,或许,对于某一个人而言,知识是有限的,像线段,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知识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多学一些知识。”本例中,把生成的教学资源运用到教育上,教学策略无疑是巧妙的,思维是灵动的。

(5)在动手操作中“生成”。课堂教学如果能向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无疑是很好的“生长点”。

(6)在错误中“生成”。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错误的问题所在。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错误化为一次新的学习。

4.构建“非预设生成”的小学数学课堂生态系统的教学途径。

“课堂生态系统”是指组成课堂的各个基本要素(包括教学资源、课堂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师、学生等)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而构成的有机系统。它不仅能为课堂构成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功能互补和优化提升创设新的渠道、模式和平台,而且能实现课堂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整合与重构。我们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达到构建“非预设生成”的小学数学课堂生态系统。

(1)对课程资源优化组合。我们有意识的拓宽学生的视野,将课程资源进行重组,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学生“走进”生活。

(2)对教学环节灵活控制。一是提出弹性问题。问题富有挑战性、包容性和针对性,能有效地激发和导向学生进行动态生成的思维活动。二是留下弹性时空。我们每节课至少要有1/3的时间甚至2/3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

(3)对教学方式多样使用。如:“质疑式”、“合作式”、“聊天式”等。

(4)对教学评价多元选择。即兴评价和延缓评价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促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更多的灵活性、生成性和丰富性。

5.构建小学数学课堂“非预设生成”系统的教学策略。

采用以下引领策略在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抓住时机组织实施,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善于抓错的引领策略;耐心宽容策略;延伸拓展升华策略;抓住偶发事件生成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效果

(一)学生的变化

1.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中学生有了更多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并能不断提升感悟层次的讨论,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

2.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习的方式由知识接受形式转变为互动生成式。

(二)教师的变化

1.构建了师生交往,共同对话,动态的教学本质观。

2.构建了秩序、变通、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

3.提高预设水平,增强了教师应对生成的能力。

(三)学校的变化

1.突破一个重点。

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实验研究,重点是对课堂上的非预设的现象进行研究,然后开展对应策略。

2.突出两个坚持。

第一,每学期坚持选派教师外出参加教学研讨活动。第二,每周四上午坚持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业务学习,通过听上课、评课、讲座、看录象、印发资料等多种途径及时传递教学的相关信息。

3.实行三个结合。

三个结合即课题研究与新课标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校本培训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4.创建四个平台。

四个平台即课堂教学能力展示平台、课案设计展示平台、课题研讨交流平台、教学反思交流平台。

5.落实五个一。

课题组建立实验教师的个人档案,要求每学期每位实验教师要做到五个一,即期初一个实验计划,期中一份优质教案、一堂公开课、一份调查报告,期末一份总结。

研究成果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

1小学数学课堂“非预设生成”系统得到了重新诠释,它的本质特征得到了提炼,我们赋予了课堂生态系统五大基本特征。

2.形成了“三个维度,八个层面”的小学数学课堂“非预设生成”系统构建策略。第一个维度指的是小学数学课堂“非预设生成”系统依托的物质基础、内外部环境;第二个维度指的小学数学课堂生态系统的生成源泉、预设方法;第三个维度是的小学数学课堂生态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八个层面指课堂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素养、教材解读、教学预设、生成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3.将“非预设生成”与课堂生态系统进行了重新链接。探寻了新的课堂环境中的“非预设生成”操作价值和实施方法,实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自我诊断、自我修复、循环提升功能,满足了教育的生命价值取向。

4、构建了绿色课堂模式,让数学课堂回归生命本真。

六、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解决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对于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体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提出了可操作的模式与方法。我们的构建策略从“非预设生成“的课堂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内外部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着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形成的“非预设生成”的课堂生态系统,应用起来也并不需要复杂的教学设备、大量的工作经费,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对于解决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单一,学生学习被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等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七、问题与探讨

1、课堂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自校平衡,协同共生的系统。它需要课堂环境、教育理念、教师素养、学生参与等各要素平衡发展,需要各子系统正常动作。如其中某一要素或子系统出现问题,表现异常、功能缺失都会影响构建的效果。那么“诊断系统”的构建就很有必要。这个系统如何适时运行、如何诊断修复是我们仍需继续研究的问题。

2、当前社会的教育意识使得家长对学生的目标导向仍然是分数,这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时时陷入僵局,素质与成绩、能力与分数常常不能很好地平衡。因此构建完善的课堂生态系统大环境就成为构建策略实施的一个前提。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