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中的运用研究
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中的运用研究
(县教学成果二等奖)
研究单位:泸县福集镇龙脑桥学校
主研人员:钟树良 余彬 刘元国 陈照书 万绪莲
课题来源:泸县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
【研究概况】
我校是泸县的一所农村学校,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前,教育教学资源较缺乏,工程实施后,如何利用远教资源,发挥远教资源在农村学校中的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我校提出了课题《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中的运用研究》,通过研究实现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变革教师的教学观念,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把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确定为:探索现代远教资源在农村学校中的运用,形成农村学校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体系,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研究以准实验研究法及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研究、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进行试验研究。
【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解决了教师运用远程资源的意识薄弱和能力差的问题
二、解决了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率不高的问题
三、解决了教师校本研培资源不足的问题
四、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
五、解决了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缺乏整合的问题
【主要成果】
一、构建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保障体系
1.建立了组织机构
2.加大了学校硬件投入
3.加强了学校远程教育资源软件建设
二、构建了远程教育资源库
1.建成了适合学校实际的远教资源库
2.形成了远教资源局域网和互联网网址
3.形成了远教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使用、发布的方法
(1)已有资源的整理与使用
我校将远教工程下发的光盘分学科、分册数、分单元、分课时编成序号,建立远教资源库,并建立了光盘目录。
(2)下载资源的收集与使用
通过互联网和卫星接收的资源,按照资源库的目录,分类保存到学校资源库中。
(3)实时资源的播放与利用
及时预告教育一台、二台及空中课堂节目,组织学生学生定时收看。
(4)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我校将远教资源应用和开发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并将教师们创作的再生资源补充到资源库,让资源库得到时时更新。
(5)远程教育资源的发布
对播放的实时资源提前预告,对硬盘上保存的远教资源进行局域网共享,对光盘资源公布目录。
三、构建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校本研培体系
通过探索,形成了一套校本培训、教研模式。
模块一:远教资源的运用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1.自组分散式学习。教科室结合教研工作,要求教师做到多看、多找、多用、多研、多议资源,做到向名家学、向他人学、向资源学、向网络学习。
2.教科室引领式培训。教科室把远教资源与学科课程资源实行整合,把网络资源与课程资源实行整合,采取了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促进教师素养的提高。
采用了全面培训、骨干培训、传帮带培训、网络交流、资料引领、刊物总结等方式。
模块二:远教资源的运用与校本研究相结合
教师在远教资源的运用、交流中成长,教科室结合教研工作,把课题研究日常化,课题才有校本味,这样教师素质才会有进步。
1.交流课研究
开展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专项研究课,实行了“提效为先、运用为主”的推门随堂课,开展了远教比武课。
2.反思提高研究
反思能睿智,反思能让平常工作课题化,能加速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化提高,主要采用了看评课实录、看远教课堂实录、看自己的课堂实录。通过远教资源的运用,自己动笔写运用、写方法、写实录、写感受、写成长……在写中促成长,促素质提高,再反促信息素养的互带生成。
四、构建了运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的运用体系
1.针对农村村校建立了教学光盘的使用模式
我校主要采用了“光盘教学—教师辅导”型,“教师上课—光盘辅助”型,“提供样板—示范引导”型,“课堂直播—同步教学”型,“转换资源—自主创新”型。
2.基于互联网、局域网、教师课件等资源的教学模式
(1)“情境探究”模式
利用远教资源创设探索情境,使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探究期待;通过远教资源创设活动情境,把学生思维引向探索知识的轨道上,并为其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通过大量的实际事例,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内驱力。
可分为思考、讨论、探究,实践探索,自我体验、评价环节。
(2)“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学习行为的方法体系,具有应用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其模式为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远教资源,进行学习——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检测——教师点评分析。
(3)“协作学习”模式
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在共同的目标和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的个人、小组学习成果而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方法。
其模式为调查——确定主题(目标)——分组活动(竞争、辩论、合作、伙伴、角色扮演)——利用远教资源,创作形成作品——展示作品——评价
(4)“研究性学习”模式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调查、尝试、说明和解释各种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主动探索,形成研究的态度,提高认知能力。
运用远教资源的研究性教学需要按照其应用的规律和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而不能随意性太大。根据学情进行设计,选择远教资源并进行加工后运用。其流程为调查——确定目标——分组活动——资料检索——作品——评价。
【主要效果】
一、学生的变化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3.促进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6.培养了学生适应新媒体,运用媒体的能力
二、教师的变化
1.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
2.形成了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观
3.提高了教师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提高了教师研究能力
在运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活动中,教师们针对本学科特点,努力在纷繁复杂的教育事实中发现一些对学校和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并对此采取一些针对性的研究。教师承担起“研究者”的任务,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校、学生、自己,还要研究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等;不仅要研究问题的解决,还要研究交往、协调的方法等等。在这些过程中,促进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
5.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积极反思、不断实践,从教育实践入手,进行研究,逐步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并提升自己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积极、主动地使自己走向“专家型教师”。
(三)学校的变化
1.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1)开展了以“龙脑桥”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2)形成了学习型校园文化氛围
培养学习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构建学习型组织是校本研培中教师教育的全新视角。学校把“远教”资源的应用与应用研究,纳入了各学习型组织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交流协作学习的管理范围。在充分发挥各学习型组织作用、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型组织活动的同时,策划了各种学习型组织活动。
(3)创设了虚拟社区和校园,形成校园文化
我们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虚拟性,给教师和学生创设一种虚拟的生活和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这种虚拟的生活和学习情景中去感受我们所提倡的校园文化,并在这种校园文化气氛中受到熏陶和感化。
(4)规范校园制度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形成
通过远教资源提供的形式,积极促进全校师生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来,利用远教资源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校园规章制度和规范的建立等,以此促进校园环境氛围、校园制度氛围等校园文化物质形式的建设。
以教学管理平台为主要载体的校本教学行动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促使教师在追求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下,呈现出一种新的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我们提炼了其基本程式和过程,并将之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
4.开发了“龙之韵”校本课程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开设了“龙之韵”校本课程。
(四)社会效果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和素养。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是教育信息化。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交汇点,是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全社会的聚焦点。本课题紧紧抓住这个交汇点深入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推广价值。
【成果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
一、成果的价值意义
1.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以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主线,把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再创造能力相结合,为解决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教师校本研培资源不足、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不足、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缺乏整合等问题等问题总结经验,为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和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提供理论参考。
怎样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农村学校,不仅是提高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的实效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学科教学薄弱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
2.实践价值
(1)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突出解决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学中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2)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学科教学过程最优化,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把学科教学中的典型经验、典型做法、典型课例在更广范围内推广普及,以典型带全面,使远程教育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将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装备运用于学科教学,提高学科教学的前沿性、有效性、精确性。
二、成果的创新点
创新点:研究基于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整合模式和案例,为促进农村学校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执 笔 人:刘元国 电话:8197049 邮箱:long049@126.com
学校审核人:钟树良 电话:8197049 邮箱:8197049@163.com
县教研室审核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