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科研成果>第四届成果>详细内容

农村学校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的实践研究 (泸县第四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 【研究单位】泸县海潮镇学校 【研究人员】邹才富 杨荣誉 李文英 张兴初 林 超. 【课题来源】泸州市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研究情况概述】 1.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调 “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工作“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4 20:00:05 浏览次数: 【字体:

农村学校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的实践研究

                     (泸县第四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

【研究单位】泸县海潮镇学校

【研究人员】邹才富  杨荣誉  李文英  张兴初    .

【课题来源】泸州市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研究情况概述】

1.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调 “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工作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改变现有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

现有的德育目标大而划一,缺乏针对性。德育内容单薄,脱离社会生活实践。德育工作的地位都不稳定,忽视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结合社区的各种德育资源和各种社会德育力量,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提高学校德育的质量和效益。

3.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协作开展德育教育需要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

德育教育活动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德育主体相互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实现德育目标。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这三个方面协调起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特长,产生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实现整体教育最佳效果。

4.海潮镇具有可供开发和利用的丰富德育资源

海潮镇的万福山、沱江水、海潮湖让人神往,小颗粒花生(小金钩)、香桂圆远近闻名,既有龙舟、舞狮等传统文化,又有腰鼓队、健身队、秧歌队等活跃在社区。涌现了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代学鲜,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 李群祖等一批模范人物……这些社区资源为我们开展德育活动展现广阔的舞台。

基于上述种种,学校课题组于200512月提出了《农村学校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2006418日,经泸州市教科所批准立项为市级科研课题。2006929日举行了开题报告会。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200910月课题顺利完成研究任务。2009104日通过了海潮镇人民政府组织的联合检测,20091125日通过了县教研室组织的结题鉴定。

1.解决了对社区德育资源重视不够的问题——广大教师对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德育资源,拓展德育渠道,加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2.解决了对社区德育资源缺少开发和利用的问题——老师在德育教学实践中,大胆的走出了课堂,走进社区,走进社会生活。创立了与家庭、社区协作开展德育教育的活动途径和方法,搭建了家校合作、社区学校合作的新平台。

3.解决了学校德育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的问题——老师们明白了德育内容具体真实、贴近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内容对德育效果的决定性意义。大家开发设计了很多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有效的推动了学校德育走进学生生活。

4.解决了教师德育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整体不高的问题——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师们积极进修各种德育理论和知识、课程开发理论和知识等,促进了教师德育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的提高。

5.解决了学校、家庭、社会协作开展德育教育的问题——家庭和社会都参与到德育教育的活动中来,社区文化环境逐步得到净化,协调加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改变了以往德育工作学校唱独角戏的局面。

探索了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的基本原则

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是一个科学而严谨的过程,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⑴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自愿性和自主参与性。

⑵教育性原则——要坚持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性原则。

⑶开放性原则——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入生活,走近大自然。

⑷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新感知新体验,引导他们自我激励、自我完善。

⑸有效性原则——要能真正落实学生的道德认知,启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对生活、对社会认识的能力。

⑹乡土性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凸显乡土特色,开掘当地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形成了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的一套策略


主要有四条途径:①通过常规培训来提高②通过案例研究来提高③通过观摩学习来提高④通过专家讲学来提高


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要把握几个基本环节。

①分析现状、发掘资源——做好学生需求调查,社区资源的评估与分析,挖掘其中的德育意义。

②拟定目标、分类筛选——根据资源的可利用性,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选择适合德育教育并能发挥其德育功能的资源进行开发。

③结合需求、制定方案——开展具有实践性的德育活动,研发以海潮镇社区资源为内容载体的校本德育教材,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发建立一套包括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青春励志教育为三大板块的德育资源体系和德育内容体系。

④精心组织、科学实施——通过建立了社区辅导员定期讲学制度、建立以假日小队为主的社区服务活动、以社区与学校协作的各种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进行实施。

⑤评价反馈、促进完善——进行德育实践活动的效果的检测评价,掌握德育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时进行改进性和发展性再开发利用。


  农时节令探究法

结合一年四季农时节令的主要活动,挖掘这些农事活动中包含的德育意义加以运用,让学生在熟悉农事生产技术的同时,养成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等多方面的道德品质。

②节日文化感化法

节日文化中蕴含的德育价值进行挖掘和重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热爱劳动人民良好道德品质。

③乡村艺术熏陶法

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乡村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欣赏传统艺术的美,发现其中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进而陶冶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文化情操。

④山水风光影响法

充分的山川秀美来进行热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同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道德。

⑤社区服务介入法

通过各种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道德品质的发展提高。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尊老爱幼、服务社会、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互助、明礼诚信、勤俭自强等道德品质。

⑥特色物产推广法

海潮镇的包装纸业、李花生、香桂圆、梁豆瓣、林黄粑等丰富物产享誉全国。挖掘其中包含着的丰富德育资源,让它们为德育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培养他们的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奋发自强等道德品质。

⑦本土人才示范法

海潮镇也涌现了很多历史名人,发展了很多的优秀企业,他们为海潮的发展,祖国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历史名人,杰出企业家们自身的奋斗成长的经历就是对当代青少年的一种励志教育。

建立了海潮镇学校社区德育资源体系

我们结合海潮镇的社区德育资源特点,创造性的建立了海潮镇学校社区德育资源体系,使得我们的德育教育活动有了基本资源依据,为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和运用创造了条件。根据学校德育教育大纲的要求,我们把这些资源分为了以下三类:

⑴政治思想类。包括海潮湖、万福山、百挑大田、中林坝等社区德育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是通过对海潮镇范围类各种现有的山水文化资源的调查和了解,侧重于对学生们进行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的德育目标。

⑵道德品质类。包括端午、中秋、清明、重阳、龙灯、镰枪、敬老院、花生、豆瓣、甘蔗、环境保护等社区德育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是通过对海潮镇范围类各种民间文化资源、农时节令、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特色物产等的调查和了解,侧重于对学生们进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尊老爱幼、服务社会、热爱劳动、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团结互助、明礼诚信、勤俭自强等道德品质教育为主的德育目标。

⑶心理教育类。包括兴盛纸业、李花生、革命老干部等的社区德育资源。这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是以励志教育为主要方向。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侧重于激发学生们自强奋发的意识,激励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自己刻苦努力。同时,也对他们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心理层面上德育目标教育。

资源在实践中要综合运用,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三个层面上综合开展。有主有次,既注重主要德育目标的达成,也注重辅助德育目标的达成。

构建了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德育新途径

首先是学校与家庭协作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加强对班主任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能力。要求教师主动与家长联系,并使之制度化,并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其次是学校与社区协作开展德育工作——通过与社区管理部门的联系;组织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外出参观;加强对社区三室一厅的检查;聘请校外校外辅导员作专题讲座;利用社区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建立和利用社区德育基地;建立了以假日小队为主的活动途径实现与社区协作开展德育工作

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使学生获得了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


课题的开展让广大学生提高了爱心境界、在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行为文明礼貌待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得到看较好的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也得到了从分展示,有效的实现了学校的德育目标。

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使教师获得了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全面发展

课题的实施提高了教师们的个人成就感,帮助他们建立了人文教学观、发展化的学生观、建立了积极专研的教育态度、德育组织教学的能力得到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3.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使学校走向了特色发展的道路

①校风、教风、学风发生了积极变化。通过课题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生们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精神更加饱满、建立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促进了学风的积极转变。教师们也通过课题的开展,展现了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风尚。树立了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强化教书育人责任意识,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的现代师生关系,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好学生。

②学校德育工作走上了新台阶。课题的开展使我们充分发掘社区的德育资源,精心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进行了多种德育实践。德育内容具体,使学生感到亲切,感情上容易接受,思想观念上容易受到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他们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成长,学校德育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

形成了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德育教育合力

我们积极探索学校与家庭、社区协作开展德育活动的合作途径。成立了各种德育基地为德育主阵地,建立了德育活动月活动主的德育渠道。建立社区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学校社区共同协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德育新局面。

1.结合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开创了学校与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探索了农村学校进行德育实践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学校与家庭、社区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合作。

2.结合新课程开展的教育改革背景,探索了农村学校开发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的系列方法并建立了镇域一级的德育资源体系在德育实践中开展运用。

3.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了培养具有知行合一、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实践途径。

                                                                                                                   执笔人:邹才富

学校审核人:陈功伟

  教科室审核人:夏世武

20104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