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学生教育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学生教育策略研究
(县教学成果一等奖)
研究单位:云锦小学
主研人员:卢雪梅 罗永明 喻丽 张怀德 向洪春
课题来源:泸县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研究概况】
泸县云锦小学承研的《农村小学留守学生教育策略研究》课题,于2005年9月立为县级普教科研课题,2009年12月顺利结题,研究历时4年。该课题研究成果荣获泸县第四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被县教育局推荐到泸州市参加第十四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随后又被市教育局推荐参加了泸州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评奖。
【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解决了留守学生心理上感到孤单的问题
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我校留守学生在心理上不再感到孤独无助,性格上不再孤僻固执,有亲密伙伴陪玩,有结对教师帮扶,心理压力减轻了,他人意识增强了,心情愉快了,精神抖擞了。
(二)解决了留守学生行为习惯上缺乏引导的问题
留守学生在文明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守纪习惯等方面得到矫正,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正成为我校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解决了留守学生生活上疏于照顾的问题
四年的努力,学校“爱心超市”为生活贫困的学生捐款捐物,及时解决了贫困学生的衣、食、用等方面的具体困难,让留守学生感到“家”的温馨。
(四)解决了留守学生学习上缺少帮扶辅导的问题
学校“作业辅导课”的做法,从根本上保证了留守学生家中无人辅导的困难,让他们学习时感到困有所帮,难有所助,不落下一节课,不漏掉一个知识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
(五)解决了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缺乏系统性的问题
通过课题研究,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更加全面具体,逐步完善,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教育管理模式。
【主要成果】
课题研究四年来,就如何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已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家长社会的好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
(一)认识性成果
1.教育管理留守学生应遵循的原则
⑴目标性原则:学校、家庭、社会都要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如何让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⑵民主性原则:要求师生关系平等,真诚关爱留守学生。
⑶全面性原则:学校要关注每个留守学生的成长。
⑷激励性原则:教育管理过程中,多以激励为主。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就越大。
⑸优越性原则:在教育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对留守学生的关爱优先于其他学生。
2.探索了教育管理留守学生的策略
⑴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策略
不同类别的留守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我们在关爱帮扶所有留守学生的同时,有区别地对待那些有问题倾向的学生和问题学生,给他们开小灶,给他们特别的教育管理,有效控制和转变这些学生,促进其健康成长。
不同年级的留守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低年级开展行规养成教育;中年级增加纪律责任教育;高年级增加团队精神教育。
同一班级的学生中,我们要求对留守学生实行“三优先”:关爱优先、帮扶优先、活动优先。
⑵榜样示范、正面引领的策略
示范即引路,教是有意识地树立榜样,介绍一些典型的案例,带动和影响其他的同学。尤其要加大宣传“留守学生”中涌现出来的看得见、望得着的典型优秀事例,树立榜样,瞄准目标,以此来影响、教育、激励广大的“留守学生”,要他们树立“人家做得到,我为何做不到”的不服输的思想,向好的看齐,力争上游,不断进步。
⑶集体教育、舆论监督的策略
前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而他成功的秘诀就是集体教育。马卡连柯认为,全部教育过程应该是在“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原则下进行,为我们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集体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集会、班队活动,坚持周一布置安排,周五小结点评。一周来,大家都认真总结、评议班级发生的事情。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调控、把握好度,不能开成批斗会,伤了学生自尊,但要让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班集体抺了黑,接受舆论的监督,接受合理的惩罚。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马卡连柯说:“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战胜引诱的能力。”
⑷同伴互助、教师关爱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的负担。”学校和老师要有爱心、信心、细心、耐心、恒心和慧心,用真诚的关爱去感化“留守学生”失落的心灵,积极创造宽容、仁爱、平等、尊重的心理氛围和人际氛围,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受欢迎、受尊重、被接受与被欣赏的,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中去。
对少数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学校要求班主任必须给他们找结对好伙伴。首先是班级的班队干部带头,主动与他们交朋友,然后是发动班上品学皆优的其他同学与他们玩。有了好朋友好伙伴,老师才有可能了解这部分学生的所想所思,教育管理起来才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⑸培优辅差、共同成长的策略
留守学生个体情况千差万别,学校本着“培优辅差,共同提高”的精神,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沐浴着学校教师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3.教育管理留守学生应克服的倾向
⑴ 克服只重教书,不重育人的倾向
⑵ 克服只重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的倾向
⑶ 克服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倾向
⑷ 克服盲目给学生帖标签,挫伤自尊的倾向
(二)操作性成果
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课题组积极探索并实施了“六个以”工程:以“情感关爱”为工作核心,以“家校联动”为推动平台,以“帮助资助”为活动载体,以“九个一活动”为推进策略,以“阳光部落”为活动依托,以“个体档案”为管理补充,收到显著成效。
1.以“情感关爱”为工作核心
情感沟通,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是医治“留守学生”失落扭曲的心灵、获得成功快乐的心理体验、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有效办法。针对留守学生出现的日益突出的心理问题,学校经常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学校还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 出版心理健康教育专栏,为“留守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全面、主动、和谐发展。
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使他们倍感孤单,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压力,情感上出现问题,为此,为每个留守学生寻找好伙伴,让留守学生通过网络定期与父母谈心。真正做到留守学生孤独时有伙伴跟他玩,寂寞时有朋友跟他聊,出问题时有老师给他帮助与教导。
2.以“家校联动”为推动平台
家校合力,教师托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六种力量对学生施加影响。这六种力量是:教师,家庭,学生集体,学生本人,书籍,街头结交。在孩子的教育上,家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学校和社区要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家长的监护和教育能力。
针对极个别问题多,难管教的留守学生,学校建议家长将其托管在教师家中,让教师对其进行24小时的全程监管教育,确保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3.以“帮助资助”为活动载体
对学校留守学生,我们从行为上、学习上给予帮助,从生活上给以资助,促其健康成长。
行为矫正,养成习惯。学校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坚持天天检查,周周评比,月月考核,期终将所有项目列入评选先进的重要量化指标之一,也是组成学生健康成长评价办法的重要部分。
学习困难,个别辅导。一方面,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减轻课业负担。“留守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一个重要原因是素质教育虽然喊了多年,但现行的教育仍然笼罩在“应试教育”的政策下,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质量,还在用“题海”战术,极大损伤了监管力度不强的“留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践行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把“留守学生”吸引到课堂。另一方面,学校教师要对家中无辅导能力的学生多上一节作业辅导课,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后顾之忧。
生活帮助,捐款捐物。学校坚持每期组织师生开展一次向留守学生献爱心的募捐活动,将捐来的钱物存入爱心超市,适时对贫困学生给予生活上的资助,配发衣物、学习用具、图书等,让贫困学生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4.以“九个一活动”为推进策略
学校坚持开展“九个一”活动,引领留守学生快乐生活。
⑴开通一部亲情电话。
⑵落实一名代理家长。
⑶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⑷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⑸谈一次心。
⑹读一本好书。
⑺写一封亲情书信。
⑻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⑼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5.以“阳光部落”为活动依托
2007年12月14日,云锦小学的留守学生之家——阳光部落迎来了省、市、县、镇的各级领导和来宾的参观访问,泸州市关爱留守学生现场会在云锦小学成功举办,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阳光部落,是学校专为留守学生提供活动的场所,主要由阳光活动室、阳光书屋、阳光播放室、阳光书画室、阳光网吧、阳光心房和爱心超市等组成,为留守学生的活动开展提供了温馨舒适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具体操作如下:
(1)阳光部落的建设
学校在得到市、县团委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后,严格按照《泸县“留守学生之家”建设指导意见》,先后投入6.6万元,添制了电脑、电视、电话、影碟机、图书、活动器材、儿童衣服、日常用品等,建成了用房规范、规模成套、设备齐全的阳光部落。
(2)阳光部落的管理
阳光部落的各室招募了青年教师作为志愿者,为留守学生热情服务,为管好阳光部落,学校制定了相应的《阳光部落管理制度》。
(3)阳光部落的活动
建“家”难,管好“家”难,要真正使用好阳光部落,扎实开展各种活动就更难。为此,学校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
我们还为留守学生成立了小社团,社团内容有:书法、美术、音乐、体育、英语,社团活动时间是每周一到周五的中午时间。让有这些爱好的学生去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并且我们也配置了这方面特长的教师对这类学生进行专门辅导。
总之我们是为了留守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留守学生,让他们在学校感到家一样的温暖!
6.以“个体档案”为管理补充
建好两份档案——留守学生基本信息表和成长纪录袋。留守学生的个人档案和成长记录袋是家校联系的纽带,是家校配合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
开学初,学校通过调查问卷、走访了解、平时观察等形式对全体留守学生家庭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留守学生家庭成员状况、经济状况、父母去向及其他相关情况,分门别类造册登记,建立全面规范的留守学生个人信息档案,作为关爱、教育和管理的基本依据,让工作有的放矢,有条不紊,有轻有重。
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每年还要根据升学及其他情况及时补充、变更档案。
【主要效果】
(一)留守学生得以健康快乐成长
1.留守学生在校感到了家的温暖,弥补了爱的缺失,心理得以抚慰
2.留守学生生活上得到帮助,解决了生活上无人关爱的困境
3.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得以养成,受益终身
4.留守学生学习信心明显增强,学习成绩大幅提高
5.留守学生在各种竞赛活动中硕果累累:
(二)教师转变了对留守学生的看法,工作更加轻松愉快,科研能力得以发展
1.教师育人观念得以转变,教育管理留守学生得心应手
2.教师研究能力得以发展,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学校管理更加精细务实,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2.学校校纪校风更加良好
3.学校校容校貌得以改观,充实和完善了设备设施
4.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种荣誉、创牌喜获丰收
(四)当地党政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社会群众赞誉更高
关爱留守学生市级现场会的成功召开,引起了云锦镇党政的高度重视,赵声奎书记、游富荣镇长多次到学校指导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拨出专款解决留守学生的建家经费,同时为我校争取新建了一幢面积千多平方米的教学楼,现已投入使用。同时,社会各界对我校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成果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
1.客观地历史地认识了“留守学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清楚界定了留守学生不就是问题学生,留守学生整个群体的基本面是正常学生。
2.以系统论的观点阐明了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必须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3.较全面真实地回答了教育管理留守学生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构建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六个以”工程,破解了一个曾困绕着教师、学校、家长、社会的难点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提出了留守学生是一定历史时期特殊产物的论断
2.构建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六个以”工程
执 笔 人:罗永明 电话:18982710699 邮箱:lym135@126.com
学校审核人:罗永明 喻丽 电话:15328321765 邮箱:yuyulili8089@163.com
县教研室审核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