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科研成果>第四届成果>详细内容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交往策略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4 19:57:49 浏览次数: 【字体: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交往策略研究

(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研究单位:泸县牛滩镇中心小学校

主研人员:王清华 郭弟华 曹大鹏 刘云贵 刘智琳

课题来源:泸县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研究概况】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交往策略研究》针对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教学交往形式、交往内容、交往深度、交往质量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工作。课题经历三年多的研究实践,课题组形成了一整套小学课堂教学的交往策略,建构了课堂教学的交往组织流程,构建了课堂教学的交往技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体系,构建了课堂交往教学的保障策略。在全县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同类项目中达到了领先水平,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了课堂教学中浅层次交往多,深层次交往少的问题

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交往活动,教师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的同时,与学生进行真挚的情感交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实现了课堂教学浅层次交往向深层次交往的转变。

2.改变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控制一服从”的交往单向的问题

我们的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情、体态、文字、音像、综合的交往媒介,实现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交往,实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我们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回归到“人与人”的平等、包容、共享的交往关系中。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3.解决了课堂教学交往中教师只重视学生普遍性,忽略学生差异性的问题

我们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思维方式,在教学交往中照顾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他们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并积极适应学生的差异,确定适合每个学生的交往方法、任务和评价,通过强调个别指导和交往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

4.解决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交往技能训练缺乏操作规范,难以实施的问题

我们设计了“四会”为主要内容的交往技能训练内容,四会为“学会倾听”“学会陈述”“学会修正他人观点”“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交往技能训练的过程和方式是:认知指导→榜样示范→体验引导→行为演练。通过课堂交往技能训练,改善了课内交往,促进形成合作性、支持性的课堂气氛的形成,促进了交往双方相互认知、相互沟通与相互作用。

5.解决了课堂教学交往中对教师学生交往行为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的问题

我们从“教师提问类型”“学生提问类型”“交往类型”“教师对交往过程的推进”“言语交往”“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态度”“交往管理”等维度出发,制定了课堂教学中的交往综合效果评价量表,通过一些量化的标准和等级数据(评分),来深入分析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交往活动中所凸现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主要成果】

1.探索了以课堂为支点,以班级为平台,以学校、社会为背景,交往行为的实施机制

(1)以课堂为支点,创设健康的交往环境。

健康的交往环境必须符合以下准则:⑴互相尊重,平等交往;⑵彼此理解,共同发展;⑶多种交往,讲究实效。在健康的交往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才能实现有效交往,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2)以班级为平台,为学生提供交往技能展示的机会。

以班级为平台,努力实现两个“优化”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营造交往氛围。二是优化教学活动中人际环境。让学生实现交往活动的自主管理,自我完善。

(3)以学校、社会为背景,开展班级学习性的实践活动。

教师用交往的敏锐感,积极捕捉班级学习性的实践活动时机,注重交往过程,刺激交往需要。

2.建立了课堂教学中交往的激励机制

(1)尊重激励。

学生在交往中得到尊重,特别是学业成绩不良的但性情活泼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甚至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教师以宽容的心境悦纳学生群体。

(2)赏识激励。

课堂教学中的交往活动中,赏识学生应该是全面的。赏识需要教师主动、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创造。

(3)爱心激励。

课堂教学中实现交往,就必须把“解放”学生作为学习的最高目标,“与学生合作”作为行动指南。强调个性的自我实现。使学生通过教育最终能摆脱教育,达到成熟,具有独立的能力,丰满的人格,养成自我负责,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并具有批判的能力。

(4)榜样激励。

课堂教学的交往活动中,教师自己必须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还要注意树立学生榜样,学生观察到自己与榜样的相似性,更会用心观察学习。

3.建构了课堂教学中促进交往生成的活动流程

(1)目标设计。

交往活动目标设计必须考虑学科本身目标、交往目标和跨学科的目标三方面,要涉及认知、情感、态度、社会关系等多向维度。

(2)课前准备。

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

教师的准备指①备好教材;②备好学生;③备好教法;④备好学法;⑤及时调控。学生的准备指①进行必要的指导;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③给予适当的监督和鼓励。

(3)创新导入。

导入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①追求目的性和针对性;②重视关联性和递进性;③体现直观性和启发性;④富有趣味性和艺术性;⑤具有简洁性和灵活性。

(4)探究交往。

在探究时,师生还应共同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和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交往在探究之后,教师应该先让各学习小组按照不同的角色分别进行有程序性的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自由争辩,进行交流互动,现学习成果的分享。

(5)反思反馈。

反思交往活动,主要是看课堂教学交往有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教学互动的过程,有没有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达到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实现课堂教学交往中的教学相长。

4.建构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交往技能训练的内容方法体系

(1)我们从课堂教学中的交往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把课堂教学中的交往技能训练的内容具体化为四个“学会”。①学会倾听他人发言;②学会陈述自己的想法;③学会修正他人观点;④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2)训练的方法:认知指导→榜样示范→体验引导→行为演练。

5.构建了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师学生实现有效交往活动的教学评价体系

(1)学生行为评价。①参与状态;②交往状态;③思维状态;④情绪状态;⑤生成状态。

(2)教师行为评价。①教学能力;②注意中心;③教学机智;④教学态度;⑤教学境界;⑥教学评价。

(3)课堂教学中的交往综合效果评价。①师生平等、互相尊重;②教师经常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手段;③教师能采纳学生的想法;④学生思维活跃争先发言;⑤学生能表现出合作的意愿;⑥学生能自由说出自己的困难,敢于指出教师的错误和问题或敢于发表不同于教师的意见。

【主要效果】

(一)学生的变化

1.普遍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对课题组老师所带的四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交往学习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对学习有很高的兴趣。

2.逐步提高了交往合作意识、增强了交往能力

经过交往学习的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最快。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正正常,交往学习正在由课内向课外发展。

3.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交往习惯

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学习主动,课堂上呈现着“带着问题走向教材,带着问题走向老师”的新气象。

(二)教师的变化

1.转变了教育观念,建构了民主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

课题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舞台,在研究过程中,促进了一大批充满活力、有事业心、责任心的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成长,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体现教师自身价值,重塑教师形象。

2.强调了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交往,建构了互动关系

全校学生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里师生真情交往、和谐相处,师生“以心换心、以情激情”,全校学生的学业水平有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3.教师得到了快速的成长

教师们积极参加高层次的教育教学学术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多人次参加过参加了市、县教育科研专题培训,教师得到了快速的成长

(三)学校的变化

课题的实施促进了学校和谐文化的建设,得到家长的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课题研究不仅使课题组的老师们获益匪浅,而且带动着全校的老师,推动着各项工作。学校领导对“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信念更加坚定。

(四)课堂教学氛围的变化

交往思想在学校得到广泛传播,民主、平等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渗透在整个学校师生学习、生活之中。学科教学氛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氛围趋于民主和谐。

【成果的价值意义和创新点

1.我们把教学过程改造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这在教学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们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交往活动的学生行为状态,课堂教学行为状态,制定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我们未来课堂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制定了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更高目标,并能以次促进教师不断变革自己的教育教学设计理念和实践。

3.我们建构了课堂教学交往“设计目标→交往准备→合作探究→交流互动→反思反馈”的一般模式流程,以及我们设计的内容为四个“学会”和“认知指导→榜样示范→体验引导→行为演练”的交往能力训练的过程和方式对教师们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思路。

4.课题依据小学阶段的学生善模仿、喜交往、好赏识、乐表演、活泼好动等身心特点,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的原则、交往机制有了深刻的认识,建构了课堂教学的交往组织流程,构建了课堂教学的交往技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体系,目标达成度高,成果丰富,在全县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同类项目中达到了领先水平,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执  笔  人: 王清华  电话:8393122 邮箱:nxjz8390319@163.com

学校审核人: 唐敬富  电话:8393736 邮箱:tjfxz@163.com

县教研室审核人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