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教学设计
泸县石半丁名师工作室 泸县二中许德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梳理字词,流畅朗读并背诵诗歌;积累关于爱情与相思的诗词;积累描写女子的成语。
2、能力目标
引领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诗歌,对诗歌做出有个性的反应;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引领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感知诗歌的主体形象和情感主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感受诗歌的主体形象和情感主旨;训练学生课堂表达的能力。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个性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课文和注释
西洲曲①
佚名 〔南北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②。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③。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④。日暮伯劳飞⑤,风吹乌臼树⑥。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⑦。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⑧,莲子清如水⑨。
置莲怀袖中,莲心⑩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⑪。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⑫。楼高望不见,尽日⑬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⑭。
海水梦悠悠⑮,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注: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此诗是南朝民歌。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下,往。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④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⑤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处境。
⑥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⑦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⑧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⑨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
⑩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⑪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⑫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⑬尽日:整天。
⑭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⑮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诗歌,梳理内容。
1、初读诗歌,自查字典,完成加点字注音
双鬓( )鸦雏( )色 风吹乌臼( )树
门中露( )翠钿( ) 栏杆十二曲( )
2、结合注释,梳理文意,熟读感知,体悟形象
(二)诗歌赏析,阅读鉴赏。
1、一段话描写:选取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或者画面中的一句诗,发挥想象,加以描写。
3、成语形容:用四字短语或成语概括女子形象,三到四个。
4、写下你记忆中与相思相关的其他诗词,三到四句。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1、西洲是什么地方?对于女子有何意义?
2、“郎”是谁?和女子什么关系?
3、诗中为何反复出现“西洲”和“郎”?作者借此表达什么?
合作探究二:
诗中女子的主要活动,她做了哪些事?在此过程中,她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提示:找出诗中与女子动作和情感相关的词语和细节,加以分析。)
(四)作业
搜集并积累与“梅”“莲”“飞鸿”三个意象相关的诗词。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