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赠友送别类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泸县石半丁名师工作室 泸县四中毛贞燕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诗的相关知识。
2.利用总结的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对其他送别诗进行鉴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一、导入课题
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矣,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 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
二、课前小测:名句默写
三、方法指导
(一)方法一:辨题目,通过辨别题目,确定诗歌类型。
1、思考:送别诗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赠汪伦》 、《送沈子福归江东》
《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别董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渡荆门送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送别诗题目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使、还、入、赴、迁等)某地” 。
2、听歌找意象:
送别诗中的常用意象
(1)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2)空间意象:长亭、劳劳亭、南浦、渡口、古道
(3)具体物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西风、美酒、芳草、笛声、烟波、浮云、鸿雁、子规
(4)乐曲:《阳关曲》、《骊歌》、《劳歌》
3、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1:友人离去后的茫然、怅然若失。
情感2: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
情感3:情深意长的勉励,劝慰中带着难分难舍。
情感4:表明志节,坦陈心志的告白。
情感5:别后情境的想象、对友人的担忧与思念.
情感6:表明朋友间的友谊深厚。
小结:
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依依不舍,对友人的宽慰、关怀、劝勉,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有时也表达自己的志节。
1、哀伤凄婉,依依不舍,孤寂惆怅
2、乐观豁达,安慰,劝勉
1、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之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
2、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之托物寓情: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之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小结: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寓情、以乐景写哀情、虚实结合、衬托。
(三)方法三:析手法,分析艺术手法,把握情感手段。
1、首先,辨题目
2、再次,品情感
3、最后,析手法
四、课堂小结:归纳送别诗鉴赏要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
2.常用载体: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物象(杨柳、芳草、笛声、浊酒等)、行为(折柳、饮酒、唱歌)。
3.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寓情、以乐景写哀情、虚实结合、衬托、比喻、拟人、夸张等。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