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炼字专题
泸县石半丁名师工作室(泸县九中陈宏)
教学目标:
1、学会辨识炼字题。
2、学会解题和规范答题。
3、体会古人写诗填词用词的严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辨识炼字题。重点
2、学会解题和规范答题。难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由“推敲”的来历故事引出新课教学。
二、目录
(一)泸州中考古诗词阅读考点初探
(二)何为炼字?
(三)炼字类型
(四)了解炼字题的常见提问方式
(五)剖析炼字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和答题模板
(六、实战演练
三、分别讲解;
(一)泸州中考古诗词阅读考点初探
见PPT
(二)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指锤炼词语(语言)。即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炼字。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三)炼字类型
炼动词 、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特殊词
各自的表达效果;见PPT
(四)了解炼字题的常见提问方式
1. ×字在此诗中用得很好,你认为它好在哪?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或:×字历来为人称道(最为传神),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或: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说说你的看法(直接鉴赏关键词)
2. 这首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情感?谈谈你的理解。
或:请结合全诗对×字进行赏析。
或请谈谈×字的表达效果。(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 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五)剖析炼字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和答题模板
方法:1找字 2解字
炼字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释词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析手法。点明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修辞、表现手法)
第三步: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述内容。
第四步:析情感。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板:
1、该字在诗/词中的意思是......;
2、诗/词人巧妙地运用了......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绘景象);
3、(烘托了......的意境,)更好地表达了诗/词人......的思想感情。
例题引路:
【2021年黑龙江中考】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句中的加点字。
第一步:释词义。“聚”,即聚拢;“怒”,即发怒。
第二步:析手法。修辞:拟人;
表现手法:①化静为动
②视觉听觉相结合。
第三步:描景象。“聚”字写出了群山的多、密集和向潼关聚集而来的动感。
“怒”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的波涛汹涌。
第四步:析情感。突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答案呈现
“聚”,即聚拢;诗人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峰峦向潼关聚集而来的动感。表现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怒”,即发怒。诗人赋予黄河水生命和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的汹涌澎湃。
“聚”和“怒”,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聚”字传神地写出了群山向潼关聚集而来,包围守护着潼关。“怒”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的波涛汹涌。“聚”和“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参考答案】
示例一:“聚”字,从视觉角度,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地势险要,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好似它们守卫着潼关。“波涛如怒”,从听觉角度写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地势,表现生动形象。
示例二:“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态感,用拟人的手法,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字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河波涛汹涌的情态。
课堂小结
1、熟知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拟声词等词的作用及效果,从而找到答题方向。
2、掌握诗歌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模板。
真题演练
练习一:野 菊 司马光
野菊未尝种,秋花何处来。羞随众草没,故犯早霜开。
寒蝶舞不去,夜蛩①吟更哀。幽人自移席,小摘泛清杯。
【注】蛩∶蟋蟀。
13. 第二联中的“羞”字历来为人称道,"羞"字妙在何处?请简要赏析。
“羞”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菊以随众草枯萎为羞,迎着早霜盛开的傲然姿态, 表达了诗人对野菊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孤傲高洁的心志。[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2分,共4分]
练习二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3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中考链接:
早归
唐.元稹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2. 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4分)
笼,笼罩或萦绕之意,写出远山在晨雾萦绕之中若隐若现的朦胧之美; (2分)影,投影之意,表现了树木在晨光映照下,树影投在地上的明暗交错的立体美。(2 分)
回顾总结:方法、步骤、模板
作业设计;完成县套题上余下的炼字题。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