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群文阅读微课评选活动参赛作品
教学议题 | 离别.怀念.成长——寻找散文的线索 | ||
教学内容 |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学会寻找文章线索、明确线索类型,归纳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表达的情感。 | ||
教学年级 | 七年级 | ||
选文篇目 | 老海棠树 |
选文来源 | 《语文同步阅读1+X读本》(七上)
|
目送 | 《语文同步阅读1+X读本》(七上)
| ||
父爱之舟 | 《语文同步阅读1+X读本》(七上) | ||
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 1. 教学目标: ① 把握文章线索,明确线索的类别; ② 依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及情感; 2. 教学重难点: ① 教学重点:寻找文章线索,把握线索类别; ② 教学难点:体悟文章蕴含的情感。 | ||
课例与常规教材教学的关系 | 本课将常规教学课堂上的单篇教学内容整合到一起,节省课堂教学时间;通过比较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 ||
教学过程 | 一、 课前预习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问题阅读文本并完成导学案。 二、 课堂导入 (播放李叔同先生的《送别》音乐视频) 同学们,你们刚踏入中学的校门,不久前,你们刚与小学的老师、同学、朋友们告别,或许有难过、有不舍,但你们必须要踏上新的征程。 离别,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三篇文章,一起去认识生命中的离别。 (PPT出示阅读材料篇名) 三、 明概念 (PPT出示珍珠项链图片) 文章素材就如一粒粒闪烁的珍珠,要把素材连接成一篇佳作,就需要一条贯穿始终的线,就像这珍珠项链一样,这条线就是文章的线索。 (PPT)“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文学词典》 四、 寻线索 (一) 浏览文章,找出文章线索。 篇目线索《老海棠树》 《目送》 《父爱之舟》问:同学们,我们有哪些寻找线索的小窍门呢? 明确:重点关注文章的标题、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和事物。 (二) 明确线索类型 篇目线索线索类型《老海棠树》 《目送》 《父爱之舟》小结:线索的类型主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等。 五、 知内容 (一) 文章围绕线索写了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篇目线索内容情感《老海棠树》 《目送》 《父爱之舟》明确: 篇目线索内容情感《老海棠树》老海棠树春天,奶奶在老海棠树下糊纸袋;夏天,奶奶在老海棠树下补花;秋天,奶奶在老海棠树下扫院子扫街;冬天,奶奶在灯下看报学习。对奶奶的思念、悔恨 《目送》 目送的场景儿子上学时,“我”目送他进校园;儿子去美国做交换生,“我”目送他过安检;儿子上大学时,“我”只能在楼上遥望他;“我”回台湾教书时,父亲在街角目送“我”;父亲住院时,“我”目送他坐着轮椅没入门后;父亲去世,“我”目送他的遗体进入火葬场。 父母子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父爱之舟》 舟跟随父亲卖茧子,父亲为“我”买枇杷;与父亲夜宿旅店;与父亲一起逛庙会;雨雪天父亲背“我”上学;父亲送“我”去鹅山高小上学;父亲用渔船送“我”报考无锡师范;父亲用渔船送“我”入学,帮“我”补棉被。 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二)从表格中同学们发现几篇文章有哪些相同点?学生讨论发言。 明确:虽然文章内容不同,但都表达了对亲人浓浓的怀念之情。 六、 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寻找散文线索的方法以及散文线索的类型,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相关知识点。 板书: 线索的种类:时间 寻找线索的方法:文章的标题 地点 文中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人物 文中的抒情议论句 事件 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 情感 | ||
教学总结 | 本课教学内容集中,知识点明确,便于学生掌握。但课堂教学需要依托学生课前预习,如果预习时间不充分,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点略显集中,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