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杨月 审题人:何良成 做题人:周萍 使用时间:2023.05.22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人,如木匠、铁匠、铜匠等的称呼。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除农业之外的各种手工艺工匠已成规模,称为"百工"。这些工匠能够"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无数行业工匠的创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标识。在我国的工艺文化历史上,产生过鲁班、李春、李冰、沈括这样的世界级工匠大师,还有遍及各种工艺领域里像庖丁那样手艺出神入化的普通工匠。
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伴随手工艺向机械技艺以及智能技艺的转换,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工匠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了,即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我国要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强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升级转换,对技能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工业水准和制造水准的提升,因而在新时代更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工匠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在《庄子》的多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本质看法。《庄子》以庖丁解牛等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达到鬼斧神工的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以十九年解牛数千之功力,使技法能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地,这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其意蕴着天地与人间社会的规律或准则(天道、人道等)。在道家看来,道既是思维所能把握的最高概念,同时也是万物存在之理。万物的本性都是道的体现,"匠工蕴道"的这个"道"是技艺之道,同时也是得天理之道。庄子以庖丁娴熟完美、游刃有余的技艺来表明,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美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当代大国工匠高凤林、张冬伟等,其技艺臻于完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
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就德性论层面而言,人的一切行为发自内在品格。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地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从道德的观点看,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德性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德性行为者作为我们行为的典范。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这样一种典范?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回答是工匠,并且只有像铁匠、铜匠甚至修鞋匠那样具有手工艺的人才真正具有德性。道技合一是德性品格的见证。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而,做一个有德性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坚守质量品质,一生打造精品,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就是这样具有优美德性、始终追求卓越的人。
(摘编自《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作为价值的承担者,不能仅仅满足于掌握某种技能来实现个人物质追求,还要能够胸怀天下,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因此教育之重,首要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首先要塑造人格,做一个 "泛爱众""博施干民.而能济众"的人。一个人值得称赞的不是他的技能,而是他,的人格,完善人格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其意义要重于技能的培养。因此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成人""成德"上,并始终贯穿这一目标。
孔子认为,技能培养必须以人格培养为基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个人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格,那么即使他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却仅仅用来为自己谋事、谋食的话,也未必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甚至若缺乏完善的人格,一个人掌握的技能愈高,就愈有力量危害人群。这从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可以清晰地看出。比如他认为以"言语"著称的子贡不如以"德行"著称的颜渊。对同样以"言语"著称的宰予,孔子更是因其不行三年之丧而斥之"不仁"。冉有精干"政事"但他帮助季氏搜括钱财,孔子号召弟子群起而攻之∶"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子夏以"文学"著称,孔子告诫他"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这说明孔子评价弟子的首要标准是人格而非技能,他绝不会因为其某方面的技能而对人格缺陷姑息迁就。孔子把培养学生人格作为教育首要目标,强调以完善人格为目标,重视群体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而不是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发展。
(摘编自《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工匠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对所有手工艺人的统称;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许多手艺精湛的普通工匠。
B.在现代工业社会,手工工匠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匠文化的精神内核也因此发生改变。
C.工匠必须具备内在的德性,有时甚至应该成为优美德性的典范,在这一点上中西方的认识是相同的。
D.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必须具有广博的胸怀,才能靠一技之长实现自我的物质追求。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庄子笔下的庖丁与当代大国工匠不但技艺娴熟,而且都注重通过反复实践去把握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
B. 德性论认为,人的行为由他的内在德性决定,因此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像工匠那样去生活和工作。
C.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能仅凭技能来为自己谋事谋食,更应努力成人成德,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D.孔子秉持"以德为先"的人才评判标准,因此他批评子贡、宰予、子夏,甚至否认冉有是自己的弟子。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中国传统的"匠人培养"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我国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能把焊接误差控制在 0.16 毫米之内,并且将焊接停留时间从0.1秒缩短到0.01秒。
B.大国工匠胡双钱秉承"学技是其次,学做人是首位,干活凭良心"的原则,兢兢业业工作,为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C.故宫博物院青铜修复师吕团结先是日复一日地跟着师父干,然后带着徒弟干,凭借传承有序的古老技艺,默默守护着"青铜记忆"。
D.为了活化滩头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钟星琳锐意创新,开发了以年画为基础的文创产品。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第三段的行文脉络。(3分)
5. 近期学校组织了一场论坛,认为屠呦呦身上有“工匠精神”光芒,请结合文本和屠呦呦的相关事迹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楝子花开
太阳终于咕咚一声滚下了西山。
我扯扯嘴角,提起包,慢慢走下九龙公园。我已经在公园里坐了四个多小时了。我不愿意早早回家。我担心在巷子碰上邻居,问我怎么回来了,不过年过节的。我怎么说?我说我的生意赔光了?还是说我的房子被债主收了,我没地方住了还是说我再没钱出去了,就在我妈的果园里过活了我不想跟任何人说一句话。包括我妈。
等我走到村子,村子已经像沉在黑沉的甜梦里般安静,星星出了满天,一弯眉月斜斜地挑在头顶。刚走到巷子口,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香。
楝子花开了
站在我家大门口时,那香味就像一件棉布袍子般裹住了我。我站在门口,深深地吸了一口,心说我妈问啥我也不会跟她说。打定了主意要敲门时,院门宽然开了,推开虚掩的门,院里黄亮亮的。我没有喊我妈。黄亮的灯光下,我看见院子西南角的楝树吊着一串一串紫白色的花儿,泛着清清淡淡的白光,又静雅,又温暖。
我突然想起来,那年离开家的时候,也是楝子花开的季节。我后悔回来了。我可以到果园里凑合一晚上的。果园里有间小屋子,果子成熟时,我妈就在果园住。以前,电话里我不知多少次劝她不要管果园了,来城里住。我妈却不舍得果园,也不舍得我家的房子院子空荒着。我妈说,我守着这个果园子,你们回来了,在果园子看看当度假当游玩。
我嘭地点了根烟,刚抽了一口,屋门就嘎吱扭开了,我妈站在门里,唤我,三三?回到屋里,炕桌上摆着两盘菜一双筷子。我问我妈等哪个?
等你呀,我妈说,我听你姐说你回来了,你可别怪你姐哦,我算了算,你该晌午就到家的。我没说话,又点了一根烟。我妈问我喝点不
我嗯了声,咬咬槽牙,把烟摔在地上,又踩在脚下狠狠地碾。
我妈取出一瓶酒,晃晃说,我酿的葡萄酒,前年就酿好了。前年过年时,就说等你回来喝,你说回来,年跟前了又说有事回不来,去年过年时想你咋也该回来,又说腾不开手没回来。
我不敢看我妈手里的酒瓶了。
咱家果园子旁的建设叔殁了,他儿不愿种葡萄,都去城里打工了,我就包了下来。我酿的这酒有酒味吧好喝吧没等我说话,我妈又说,我还给我这酒立了个名,甜果牌葡萄酒,咋样响亮不说完,自顾呵呵笑。我妈叫甜果。可我哪里管它什么酒啊,我只想一醉不起。
我妈拿来一个玻璃杯子,说,过年时你舅来了,他喝我这葡萄酒,你舅那人你知道,穷讲究多,可他一喝,直点头,说色亮味香,是好酒,走时,让我给他灌了一壶。
我喝了一口,又喝了一口,点点头,给我妈说确是好酒,清香,绵甜。
我妈乐了,我就知道我这酒好,甜果牌,能差吗?
我看了我妈一眼,又喝了一口,挤了个笑。她老人家真是有自信,生活的热情真高啊。
我妈劝我吃菜,说不要光顾着喝酒。说着话,又给我倒了一杯,就这一杯了,再是葡萄酒,喝多了也会醉,醉了伤身。
杯里的喝完,我说再喝点吧。
还想喝?我妈看着我,那,再喝半杯吧,最后半杯哦,我给你者面,酸汤面,你最爱叶吃。
我说有这些菜和酒,就够了,酸汤面明天再吃,后天也能吃。我仰起脖子喝下酒,说,妈,以后我不出去了,就在家给您打工。
我黑着眉眼,等着我妈问我为啥?可我妈一个字也没问,我妈看我一眼,小心地说,不出去好,果园就交给你了,年轻人活泛,眼界宽,你把咱果园打理好,不少挣钱。
我说,我哪能干好啊,我啥也干不好。
看你这话说的,我妈说,没有啥过不去的啊三,人生在世,丢了啥都没事,只要有个好心气,心气大,虎狼都不怕。我妈说完就呵呵笑,我却不笑。我妈又说,你这些年在城里没白没黑地忙活,有一顿没一顿的,我不怕你挣不下钱,成天就担心你身体。
说真的,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听我妈的长篇大论,可今天晚上我的眼泪快要被她说了出来。我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说,妈,我…….
别说了,你的事妈知道一点,我妈摆着手不让我说,咱不是还有果园吗?你怕啥。
重要的是,我还有妈。这么感性的话,我说不出口。然而听着我妈的话,压在心头的硬结也似乎消散了,我觉出来莫大的轻松。楝子花香飘了进来,我说,妈,楝子花还是这么香。
这有啥稀罕的,楝子花开时就这么香,我妈呵呵笑我:成城里人了,我妈说,你不是把韭菜和麦苗也分不清了吧。
我故作潇洒地笑,咋能嘛。心里却在想有多少年没有见过楝子树没看到过楝子花开了。我妈问我还记得楝子花的歌谣不?我妈说,你和你姐小时候常念叨。
楝子开,楝子败,楝子花开抽蒜薹。喝酒,夹菜,歪倒,起来……
我看着我妈,眼泪哗地涌了出来。歪倒,起来!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准备啥也不会跟妈说,关闭了心扉;但要敲门时,"院门竟然开了"。一"闭"一"开",落寞者敏感的心灵已被深深触动。
B."我"妈守着果园子,不愿意到城里居住,因为她早就看出了儿子在城里打拼的不容易,要给孩子留一条退路,体现了母亲的远见。
C.用自己的名字给酿制的葡萄酒命名,对酒的质量非常自信,母亲的这些行为意在表现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珍惜,对劳作的满足。
D."我"一直"不喜欢听我妈的长篇大论","可今天晚上我的眼泪快要被她说了出来"是因为她的理解、开导、教育让我感动,给我信心。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用“咕咚”“滚下”将太阳下山写得有声有形,精练的语言、夸张的手法凸显了“我”心情懊恼,情绪低落。
B.第三段借村子“甜梦里般”的安静、满天星星、一弯斜月和弥漫的花香刻画环境,营造了宁静氛围,反衬“我”心绪烦乱。
C. 小说善于以细节刻画人物,炕桌上"两盘菜一双筷子"、"喝点不?"的询问等巧妙地表现了母亲淡定从容又善解人意。
D.小说按人物特点采用了恰当的描写方式∶"我"遭遇挫折不愿交流,于是多心理描写;母亲要开导儿子,于是多语言描写。
8. 小说最后写到“我看着我妈,眼泪哗地涌了出来”,“我”流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5分)
9. “楝子花开”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总写阿房宫的规模,言其高、广的两句: ,
。
(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用典表明自己变法的坚定态度和行事准则的两句:
, 。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运用比喻描绘出一幅金陵锦绣江山的两句是
, 。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