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素养月评(一)
命题人:邓涛 审题人:卢朝国 做题人:周黎黎 使用时间:3月16日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种个性化样态,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与地域性特征,但也包含着人类文明中超越时空的普遍性与公共性因素。
清末以来,中国社会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文化也同样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清末的有识之士从器物、制度到文化层面对中国传统做了全面的反思,及至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形成了与传统文化做全面割断的激进判断。这种激进判断,导致了社会上一度出现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这种对传统文化彻底否定性的认知之流风余韵至今未消。诚然,中国要走向现代,确实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予以深刻的反思,但是,中国的现代化、现代文化不是全面移植某种现代化、某种异质文化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是应该生长在既有的传统之上。传统文化构成现代文化的思想资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具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共同面对的是延续不断的人类生活,人类中的政治、经济、社会、家庭等一切因素,古人思考过,今人也要思考。就人性能力来说,古人和今人大致相同,因此,古今文化在面对共同问题时,其深度和广度往往不相上下。因此,站在现代文化的立场上反思传统文化,要具有“古今一也”的公共情怀。
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意义,不是哪个民族可以得而私之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同民族的发展展现了不同的特色,然而这种差异不是本质上的差异,而是表现方式的差异。在这一点上,人类是具有一致性的。从人类的一致性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各异,但是从根本上而言,所面对的问题具有公共性、共通性。在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时,我们往往过于强调中西之别,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实际上,中国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背后,一样能找到人类共通的东西,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我们要以公共性情怀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关系,要具备“东海西海,心理攸同”的普遍性意识。
近年来,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对儒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作了很多贡献和成绩,这对于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复兴当然是好事。但是,儒家文化不能代表全部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中国古代思想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先秦诸子之后,儒家取得了一定的尊崇地位,但是也没有独占思想领域,而是逐渐出现了儒释道三家鼎立的局面。儒家虽然从政治上独尊,但是在民间生活中,佛道思想还是有着大量的空间能得以发展,甚至很多时候国家对于佛道文化也大力扶持。就此而言,今天人们回头看传统文化,就不能仅仅看到儒家文化,而是要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丰富多样性保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家各派在竞争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变化,以此促进生命力的旺盛发展。
(摘编自朱承《面对传统要有公共情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文化是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人类文化,具有历史与地域性特征,且稳定不可变。
B. 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一样,包含着人类文明中超越时空的普遍性与公共性因素。
C. 清末的有识之士从文化层面对中国传统进行反思,直接引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D.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同民族的发展必然会展现出不同的特色,体现出本质上的差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公共情怀的视角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论述了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B. 文章指出站在现代文化的立场上反思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具有“古今一也”的公共情怀。
C. 文章指出要以“东海西海,心理攸同”的普遍性意识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D. 文章论述了要正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不把儒家文化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永远无法回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B.传统文化、现代文化都要面对人类生活,面对共同问题时,其深度和广度往往不相上下。
C.在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时,一定不能强调中西文化的区别、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D.大力宣传和推广儒家文化有必要,但不可忽视民间生活中的佛道文化,以及其他文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多地加大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却在部分地区遭遇了“有戏没人看”“场馆没人去”的尴尬。戏剧的发展困境,一方面因为其自身形式和内容过于陈旧、存在创新惰性、脱离时代文化审美,另一方面也因为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逐渐瓦解,进入城镇的青年群体相继转向了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使得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不断萎缩。
(摘编自《传统戏曲困境还需要创新求解》)
材料二:
戏曲没有赢得青年学生关注的原因主要有:
“听不懂”。戏曲唱词中大量的方言、典故,舞台上的特殊的时空间度都会使平时毫无戏曲知识的青年学生感到一头雾水;对剧情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不甚了了,难以领会其中深层的意蕴,也导致了他们对于戏曲兴致的丧失。
戏曲程式化。程式所赖以生存的耽古守常的精神氛围和耽溺故旧的审美情趣,在青年观众的身上已经荡然无存。程式的刻板、教条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社会。
内容与现代生活太脱节。许多传统戏曲往往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
认为戏曲是老年人的专利。一个青年学生表示:“我对戏曲其实并不反感,只是感觉它太过时,如果说喜欢会被同学嘲笑老土。”
材料三:
没有专业的剧场和舞台,却有独具特色的戏剧表演,行进在街道、咖啡屋、茶馆、书店或美食区,都能偶遇川剧变脸、古装小品、剧情再现、杂技魔术......
在四川大佛景区可以看到,与之毗邻的特色文化街区散布其间的数十个小戏台,观众、游人摩肩接踵,人气、商气、财气异常火爆。
戏剧与特色街区结合,依托特色街区人文和“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通过创新剧目、创新演艺、创新运作等方式,推动戏剧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戏剧艺术表演与特色街区结合,主要以小景式演出为主,不拘形式、剧目、场地,采取多点位同步演出方式进行,商业运营方免费提供演出服务,所有演出方均不“门票”,观众和游客行走在街区随时都可驻足观看。
观众观看戏剧表演的同时,通过微信发图、发视频扩大宣传效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人气。看似“不花钱”的艺术表演,其实却延长了观众和游客在街区活动的时间,增加了周边商业项目的经济消费量,免费提供演出服务的商业运营方,通过整个街区效益的增加而得到了回报。
(摘编自《瞭望东方周刊》)
材料四:
最近,“河南稀有剧种背景公益展演周”燃爆北京大舞台多场大戏让背景观众过足了戏瘾。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近百万戏迷通过“戏缘”APP直播观看了演出盛况。
作为中国首个“互联网+戏曲”移动平台,“戏缘”上线两年多以来,已在全国建立300多个推广站,覆盖32个剧种,合作艺术家达280位,用户近300万。
目前,“戏缘”将戏迷、艺术家、媒体、戏曲行业等资源整合互联,围绕戏曲打造全产业链,无论是中国首个戏曲电商平台“戏缘商城”,还是与旅游结合的“戏缘号”,都在不断激活戏曲的崭新传播模式。
(摘编自《河南日报》)
4.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戏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中国传统戏曲发展陷人困境,这既有戏曲自身的原因,也有杜会发展方面的原因。
B.在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了传统戏曲受众的不断流失。
C.耽古守常的精神氛围和耽溺故旧的审美情趣是戏曲程式的存在条件,现在这些条件已荡然无存。
D.有些青年学生对戏曲有误解,再加上害怕被別人嘲笑,所以即使喜欢也不太愿意接触戏曲。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较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戏曲在新时代遭遇生存问题的内部原因,材料二则重点分析了外部原因。
B.材料三、材料四介绍了中国传统戏曲在适应时代方面的成功尝试,是对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的回应。.
C.在乐山大佛景区特色文化街区,戏剧表演虽然并不专业,却独具特色,很好地实现了戏曲与现代生活的对接。
D. 手机APP可以扩大戏曲的宣传效应,拓展戏曲的传播途径,必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戏曲振兴的关键。
6.如何推动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紫土豆
陈敏
翻过两座山,又趟了三条河,我终于站到了王山根——我包扶的贫困户的门前。
我大声喊着王山根的名字,边喊边朝屋内瞅,一个矮小的男人背着一个老太太,正围着一副黑棺材转圆圈,嘴里咿咿呀呀地哼唱着。老太太的头上戴着一顶陈旧的女式军帽。
眼前的一幕让我惊讶,我伫立,伸着脖子,直到王山根将老太太放下,喘着粗气转过身来。
“你这是在干啥?”我不解地问。“我妈今天过九十八岁生日,我背她绕她的‘房子’转了九十八圈,给她添添寿。”王山根嘿嘿地笑,一脸满足的神情。
背着活人绕棺材转圈圈能增寿,这我以前从未听说过。我递给他一支烟,让他平息一下喘息,他立即将那只烟插进他老妈干瘪的唇间,从兜里取出打火机,一手擦火,一手小心翼翼地护着老人的脸,说:“我老妈也好这一口。”
我又一次懵了!这个穷得打了半辈子光棍的王山根竟然如此有孝心!
进屋,里外查看,王山根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也就是他母亲的这副棺材了。我提着一个小木椅走出来,坐在门外,向他询问情况。
王山根打来一壶水,又折回去拿出了两个洗干净的瓷碗。递水的一瞬,他失去五个指头的右手赫然伸到我眼前,我的心顿时咯噔了一下。于是,他的手就成了我们访谈的第一个话题。
王山根的手指头是他当年在打麦场上打麦时,被打麦机割掉的,那时他还年轻,只有二十来岁,有一个订了婚尚未过门的媳妇,可自从他出事后,他的未婚妻再也没上过门,王山根就一直和母亲过着。他靠一只手和另一只残手种地,可周围山高林密,地多半都是山地,只能种土豆。
一边聊着王山根的家庭状况,一边慢慢做记录,无意间看见王山根的老母亲端着一盆蒸熟的土豆,颤巍巍地笑着走来。
“走了这么长的山路,一定饿了吧,没啥好吃的,先吃几个土豆压压饥,来,快吃,趁热吃。”老人满头银发,慈眉善目。
紫皮土豆!这是我童年吃过的最美味的土豆,紫红的皮,雪白的瓢,沙面可口,数十年不曾遇见,今日一见,满满的甜蜜感顿时从心底升起。
我一路上的迷茫全都打消,原来,我帮扶的项目就在我眼前,不必让我再费心思去寻觅。
“有了,王山根同志,你种紫土豆,我帮你推销。”
说干就干,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入夏不久,土豆开挖,我在互联网上推出出售紫土豆的消息才两天,王山根的数千斤土豆便销售一空,我窃喜,这回扶贫工作对上了卯巧。
从此,王山根和他的老母亲,还有紫土豆就与我结下了缘份,我感到我们已不再是包扶与被包扶的关系了。我时不时地去王山根家,三人坐在一起,抽烟,喝茶,聊聊家长里短,看看云展云舒,享受山间的宁静。
一个周末早上,我刚起床,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开门,门外站着王山根。一个巨大的编织袋压在他的肩上,继而又撤到地板上。里面装着紫土豆和一些没来得及褪泥的花生。
屋里的空调在响,王山根站在门外,不停地搓手,不停地流汗,任我怎么拉扯,他都不肯进屋。
“我老妈让我给你种了些花生。”他依然搓手,依然在流汗。
我问老母亲最近可好,他低了头:“已经老了,十天前就埋了,那天晚上,我和我妈都听见她的棺材发出一声炸响,像放了一根鞭炮,我妈对我说,你爸叫我呢,我明天就去呀,我老妈第二天就死了!”
王山根依然低着头,依然搓着手。有泪从他的眼角流出。
我感到眼前一片朦胧。我决定第二天去老人的墓地看看。
荒草丛生的林间赫然显现出一旧一新两座坟茔。走近,准备焚香祭拜的当儿,墓碑上镶嵌着的两排黄亮的勋章赫然映入眼帘,旧坟冢上的勋章字迹已经模糊,只有新坟冢上的那枚勋章清晰可辨。那顶旧军帽端正地摆放在她的墓前。
王山根轻声说:“我爸和我妈年轻时都上过前线……”
这次,我不仅只是感到惊讶了,我的脑海里时空倾斜,怎么也无法将这位耄耋老人与前线打鬼子联系到一起。
我一个字也说不出,双眼火辣辣地烫,泪水溢满了眼眶。
我只有深深地鞠躬,再鞠躬。
(选自《辽宁文学》,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连用动词描绘翻山越岭的过程,引出“我”包扶的贫困户王山根。“翻”“趟”两个动词既突出跋山涉水的艰难,又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B. 小说介绍了王山根贫穷的原因是山高林密、土地贫瘠,右手残废,叙写王山根的不幸遭遇时运用了哀而不伤的笔调,突出了王山根的孝心与身残志坚。
C. 文中写王山根的老母亲端来蒸熟的紫土豆,表现了老人的细心、友善、体贴;后文写老母亲让王山根为“我”种花生,表现了老人知恩图报的美好品德。
D. 小说围绕“包扶”展开故事,叙写“我”与王山根一家的故事,表现了“我”与包扶对象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细致描绘了“我”的心理变化,感人至深。
8. 小说三次写到“棺材”,请简要说明小说围绕“棺材”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各有什么作用?(6分)
9. 小说结尾写到“我一个字也说不出,双眼火辣辣地烫,泪水溢满了眼眶”,请简要分析为什么会这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更始时,大司马朱鲔在洛阳。光武帝欲南定河内,问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民御众之才。河内富实,南迫洛阳,非寇恂莫可使也。”上拜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恂移书属县,讲兵肆射,伐淇园之竹,治矢百余万。上传闻朱鲔破河内,有顷,寇恂檄至,上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恂同门生董崇说恂曰:“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君以此时据大郡,此谗人所侧目,怨祸之府也,宜思功遂身退之计。”恂然其言,因病不视事。
建武二年,寇恂为颍川太守。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颍川,捕得,寇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恂曰:“昔蔺相如屈于廉颇者,为国也。”乃令属县盛供具,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上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座,欲起相避。上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受赐,极欢宴,遂同载车出,相与结厚。
高峻拥兵据高平,帝入关,将自征之。寇恂时从。上遣恂降之,恂奉玺书至高平,峻遣军师皇甫文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卒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戮其使而降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计事者也。今来不屈,无心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九)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上乃征恂
B.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上/乃征恂
C.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上/乃征恂
D. 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上乃征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始”,是玄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玄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 “行”,古代用以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这类词语还有“权”“署”“转”“迁”“补”等。
C. “一人皆兼二人之馔”的“兼”指同时拥有,与《鱼我所欲也》中“二者不可得兼”之“兼”同。
D. “玺书”,以印信封记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文中指光武帝写给高峻的劝降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寇恂才华出众,受到重用。光武帝为河内太守人选感到为难,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是不二之选,于是光武帝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
B. 寇恂功高位崇,行为谨慎。他战功卓著,统领大郡,曾听从同窗茂陵人董崇的建议,称病不到职办公,以免为谗人嫉妒,为君猜忌。
C. 寇恂不畏权势,秉公执法。当执金吾贾复率领部将违法乱纪,在颍川杀了人时,寇恂仍把部将关进了监狱,然后在集市上处以死刑。
D. 寇恂深明大义,以国为先。在因公与执金吾贾复结怨后,寇恂效仿战国蔺相如屈于廉颇之举,刻意回避贾复,不欲与之发生冲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恂移书属县,讲兵肆射,伐淇园之竹,治矢百余万。
(2)今欲降之,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①【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喻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15.“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了周瑜在谈笑之间“____________”的儒将气度;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一句描绘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的威猛气势。
(3)《观刈麦》侧面描写农民繁忙辛苦,丰收时全家齐动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从《登鹳雀楼》这类耳熟能详的唐诗经典,到《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 。当下社会,经典诗词更需要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词随着优美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遍社会的角角落落,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例如,热播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 出蓬勃生机。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 )。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 。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 当代文化风尚。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沁人心腑 萌发 心悦诚服 引领 B. 感同身受 焕发 心悦诚服 指引
C. 感同身受 萌发 心驰神往 指引 D. 沁人心腑 焕发 心驰神往 引领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B. 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展现了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
C. 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D. 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中蕴含着永恒不灭的真善美 B.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永恒不灭
C.真善美蕴含在其中,永恒不灭 D.真善美永恒不灭地蕴含在其中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小题。
平台经济有几对矛盾亟需化解。第一对矛盾是“大”与“小”。平台规模之“大”会产生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更大的平台能更好地实现市场的整合;另一方面,______①_______。比如不正当竞争、算法歧视等。因此要对平台以大欺小、破坏竞争的行为高度重视。
________②_______。大部分的平台企业都是私有的,但是从所从事的业务看,平台企业却担负着一些公共的职能。如何将公私利益结合,鼓励它们更好地用手中的力量服务公众,就成了一个必须应对的问题。
第三对矛盾是“快”与“稳”。相比传统条件,平台经济更能完成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_______③_______。创新的结果是多样的,一方面,它可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让企业成长更快,经济发展更快;另一方面,创新本身也可能带来很多问题,在相应的监管体系尚未健全的条件下,这可能会造成风险。因此,在发展平台经济的同时,必须权衡“快”与“稳”,把发展的速度和经济的稳定性更好地统一起来。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21.为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同学写的“名著导读推荐词”,这则推荐词有四项不当之处,请找出并予以修改。(4分)
莎士比亚作品推荐词:
它是一座西方文学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作品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的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性、情节的曲折动人、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22. 根据提供的材料,按照示例中体现的内在逻辑关系,仿写两句,句式大致相同即可。每句不超过50个字。(4分)
材料:《骆驼祥子》《哈姆雷特》《庄子》《雷雨》《孟子》《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彷徨》《论语》
示例:欣赏《牡丹亭》《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动人戏曲,让我们看到了至死不渝的爱情。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强调“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赛道”指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具有引领性发展、颠覆性创新、爆发式增长等特性。现在,“新赛道”含义进一步演化,可指一切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以及新的努力、新的气象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一学月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 B 【解析】A.“中国传统文化……稳定不可变”错误,由文中“清末以来,中国社会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文化也同样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丰富多样性保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家各派在竞争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变化,以此促进生命力的旺盛发展”等可知,中国传统文化有变化。
C.“直接引发”于文无据;“有识之士从文化层面”与文中表述不符,文中是“从器物、制度到文化层面”。
D.“不同民族的发展必然会展现出不同的特色,体现出本质上的差异”错误,原文相关信息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同民族的发展展现了不同的特色,然而这种差异不是本质上的差异,而是表现方式的差异”;“必然会展现”中“必然会”是将来时,文中的“展现了”是完成时,时态不一致。故选B。
2. A 【解析】A.“论述了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错误,文章最后一段提到儒家文化,但并非强调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原文相关信息为“今天人们回头看传统文化,就不能仅仅看到儒家文化,而是要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故选A。
3. C【解析】C.“一定不能强调”的表述曲解文意,由原文相关信息“我们往往过于强调中西之别,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可知,作者不赞成“过于强调”,但不是否认“强调”。故选C。
4.C(“这些条件已荡然无存”扩大范围,原文只说“在青年观众的身上已经荡然无存”)
5.B(A项,材料一,材料二都及分内因,也分析了外因;C项,“虽然并不专业”错。材料三中介绍了其表演形式和采用这种形式的效果,并没有信息表明其“不专业”:D项,“必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戏曲振兴的关键”过于武断,“手机APP”知识振兴戏曲的一种途径。)
6.(6分)(1)加强宣传,普及中国传统戏曲的相关知识,让年轻人了解传统戏曲;(2)与时俱进,加强戏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使其更贴近现代生活,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观;(3)创新经营模式,演出方式,让传统戏曲通旅游、商业街区等融合起来,努力使用现代市场需求; (4)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激活新的传播快式,整合互联戏迷、艺术家媒体、戏曲等资源,推广、宣传中国传统戏曲。(每点2分,意对即可,答对3点6分。)
【解题思路】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中国传统戏曲发展面临困境,那么可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材料二和材料四介绍了目前戏曲发展的一些有益的尝试,从这些尝试中也可总结出一些方法。按此方法概括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7. B.“叙写王山根的不幸遭遇时……突出了王山根的……身残志坚”错误,无中生有。由原文“他靠一只手和另一只残手种地,可周围山高林密,地多半都是山地,只能种土豆”可知,原文只是说“他靠一只手和另一只残手种地”,并没有突出王山根的身残志坚。故选B。
8.(6分) ①王山根背着老母亲绕棺材转圈圈,庆祝老母亲九十八岁生日,描写怪异的行为,表现人物的神奇色彩,增强小说的可读性;
②“我”里外查看,发现棺材是王山根家里最值钱的东西,突出王山根家的贫穷及他的孝心;
③王山根讲述棺材发出一声炸响以及老母亲“你爸叫我呢……”的话,增添小说的神秘气氛,借母亲的话引出王山根的父亲,为下文写两座坟茔作铺垫。
9. 原因:(3分)
①“我”无比激动,对辞世的抗战英雄充满崇敬之情;
②“我”内心羞愧,相处时间虽长,却并未深入了解王山根母子。
意图:(3分)
①表达“我”对甘于贫穷、深藏功名的抗战英雄的由衷敬意;
②用“我”的表现侧面烘托抗战老兵的高大形象,引发读者思考文章主旨。
10. A
11. B.“这类词语还有‘权’‘署’‘转’‘迁’‘补’等”错误。“转”“迁”“补”不是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
C.正确。“二者不可得兼”中“兼”解释为“同时拥有”,句意:这二者不可以同时拥有。故选B。
12. C.“当执金吾贾复率领部将违法乱纪,在颍川杀了人时”错误。由“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颍川,捕得,寇恂乃戮之于市”可知,并不是执金吾贾复率领部将违法乱纪,在颍川杀了人,而是贾复的部下在颍川杀了人。故选C。
13.(10分) (1)寇恂下达文书到各个属县,讲武练兵,演练射箭,砍伐淇园的竹子,制成一百多万支箭。
(“移书”,下达文书,发送公文(1分);“肄射”,演练射箭(1分);“治”,制作(1分)。答对2点3分,全对5分。)
(2)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掉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降”,使……投降(1分);“反”,反而、反倒(1分);“无乃……乎”,恐怕……吧(1分)。答对2点3分,全对5分。)
14. C (“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15.(6分)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每条2分,任选三条作答。)
16(6分)(1)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2)樯橹灰飞烟灭 气吞万里如虎
(3)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17. D (感同身受:内心感激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为代人向对方致谢。沁人心腑:形容优美的诗文、乐曲等打动人心,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心悦诚服: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心驰神往:形容心神向往或思慕之极。萌发:比喻事物发生。焕发:光彩四射或者振作。引领:引导、带领。指引:指点、引导。)
18. A (原文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当是“不仅体现了……而且展现了……”;或者“不仅是……的体现,而且是……的展现”;二是搭配不当,“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错误,应为“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
19. B (从前文看,承接“文学经典”,从后文看,强调的重点是“真善美”,综合分析故选B)
20.(3分) 示例:①“大”也有“大”的危险 ②第二对矛盾是“公”与“私”
③也更容易产生创新
21.(4分)(1)把“一座”调至“难以企及”前。(2)“戏剧和作品”改为“作品”。
(3)“情节的曲折动人”改为“曲折动人的情节”。
(4)“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改为“体现了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解析】原文错误:(1)处语序不当,(2)处大小概念并列,(3)处与前后句句式不一致,(4)处缺谓语动词。
22.(4分)(1)观看《骆驼祥子》《彷徨》《雷雨》等中国现代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了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2)朗诵《论语》《孟子》《庄子》等古代经典,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3)阅读《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哈姆雷特》等外国名著,让我们思考着人性的光辉。
23.(60) 略
附参考译文:
更始时,大司马朱鲔占据洛阳。光武打算南定河内,问邓禹说:“诸将中有谁可使守河内的呢?”邓禹说:“寇恂文武备足,有治理百姓驾驭众人的才能。河内户口殷实,南面迫近洛阳,非寇恂不可守此地。”光武于是拜寇恂为河内太守,兼领大将军事。寇恂下达文书到各个属县,讲武练兵,演练射箭,砍伐淇园的竹子,制成一百多万支箭矢(转运到前线)。(不久)光武传闻朱鲔破了河内,没多久寇恂的檄书到了,光武大喜说:“我知道寇子翼是可以胜任的!”同门生茂陵人董崇对寇恂说:“皇上新即位,四方尚未平定,而君侯在这个时候占据着大郡,这是奸谗之徒侧目窥视产生怨祸的原因哩!你应该考虑功成身退了!”寇恂认为他说得对,假称有病不到职办公。
建武二年,寇恂被拜为颍川太守。执金吾贾复在汝南,他的部将在颍川杀了人,被逮捕入狱,寇恂就将他斩首于市。贾复以此为羞耻,他路过颍川,对左右说:“我今见寇恂,我必亲手杀了他!”寇恂知道他的计谋,不想与他相见。寇恂说:“以前蔺相如屈让廉颇,是为了国家。”于是命令各属县大张供具,储足酒醪,(执金吾军队入界)每人都可以得到两个人的酒食。寇恂于是出城在路上迎接,半路假称有病而回。贾复想率兵追赶,而官吏兵卒们都喝醉了,于是过境而去。寇恂派谷崇向帝说明情况,帝于是召见寇恂。寇恂到洛阳被引见,当时贾复先在座,准备起身回避。帝说:“天下还没有平定,两虎怎能够私斗呢?今天我为你们和解。”于是共承赐宴,极为欢快,就共乘车出城,结成好友。
高峻拥兵占据高平县,帝入关,准备亲自征讨。寇恂当时跟从光武。帝商议派遣使者去说服高峻投降,就对寇恂说:“你以前制止我这次行动,现在为我走一趟。如高峻不立即投降,我将率耿弇等五营发起攻击。”寇恂奉玺书来到高平县,高峻派遣军师皇甫文出来谒见,言词礼节都不屈从,非常倨傲。寇恂怒,准备杀皇甫文。诸将劝谏说:“高峻精兵万人,有着许多强弩,连年都没有攻下。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掉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寇恂不答应,就杀了皇甫文,让其副使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礼,已被杀了。要投降,请赶快;不想投降,就固守好了。”高峻惶恐,即日开城门投降。诸将都庆贺,趁机说:“请问杀了他的来使而高峻以全城投降,这是什么原因?”寇恂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高峻的计谋都取之于他。现在他来了,言词不屈,必无归降之心。”诸将都说:“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九)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