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周练
命题人:田秀利 总分:3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题3分。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种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1.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消费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
B.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
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D.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2. 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消费者乐于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
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C.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
D.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3.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
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学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
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二、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4—5两个小题。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一年灯火要③人归。
【注】 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③要:通“邀”。
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暗示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B.“雁怯重云不肯啼”采用拟人的手法,大雁急于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虽紧张胆怯却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C.“画船愁过石塘西”,一“愁”字写出此画船好像是满载清愁而行, 表达了同人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D.“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禁持,摆布。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5.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到诗歌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请据此分析这首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9分)
自微信开启“三天朋友圈可见”功能后,有朋友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这一功能——把自己三天之前的生活隐藏起来,只向外界展示最近三天的内容。
社会学里有“自我呈现”的理论:人们在社交网络里希望展现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不同。换个角度,__________去想:我有自己的隐私,不想透露给别人太多个人信息。
换言之,“展示”本身很复杂,不同人会选择不同维度的呈现方式:有人__________,喜欢炫示自己,或者的确有一些值得炫示的资本,或财富或才华,或者是高颜值和曼妙的身材,哪怕是在网上插科打诨的能力,都会被一些人当成展现自身魅力的渠道,而朋友圈自然就是最好的展示窗口。
但对更多人来说,( ),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他们会认为朋友圈是真的“朋友圈”,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其他人只是“外人”。他们设置“三天可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合情合理,____________。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正因此,“三天朋友圈可见”的本质是在网络和现实生活趋于合流的前提下进行自我保护的方式。毕竟,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成为并未深交的“朋友”__________的对象。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身临其境 意气飞扬 毋庸置疑 津津乐道
B.身临其境 志得意满 毋庸置疑 评头论足
C.设身处地 意气飞扬 无可厚非 评头论足
D.设身处地 志得意满 无可厚非 津津乐道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生活本身并无太多值得炫示之处
B.生活本来就是精彩纷呈、令人心动的
C.生活原本就没有值得炫示的东西
D.生活本身就充满着神秘色彩,引诱人一窥究竟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B.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C.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D.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①______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______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疑问,③______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10.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5分)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答 题 卡
一、选择题: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每题3分,共21分。
题号
| 1 | 2 | 3 | 4 | 6 | 7 | 8 |
答案
|
二、主观题(17分)
5.(6分)答
9. (6分)
①
②
③
10.(5分)① ②
③ ④
⑤
语文周练3答案
一、1.C项“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可见文化消费只是文化活动的一种,在概念范围上前者小于后者,而选项把两者范围等同了。
2.B项“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说法错误,根据文章第四段“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可见选项内涵不准。
3.A项 “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说法错误,根据第一段“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推断。B项“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说法欠妥。原文第三段“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推断选项“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判断错误。C项“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说法错误,可根据原文第二段“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推断。
4.A“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理解不当,此同上片均为惨淡的景象,表现词人归家途中心情的沉重,但下片情感焕然一新,下片首句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突出了归家心情的急切和喜悦。
5.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首句“春浦渐生迎掉绿”,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借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来抒发自己归家的喜悦。②拟人:“春浦渐生迎棹绿”中“迎”写出春波对词人的欢迎,“一年灯火要人归”中“要”写出灯火对词人的期盼,赋予物以人的特点,也表现出词人即将到家时的欢欣愉悦。 ③想象(虚实结合):后两句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催人还家团聚,均似有盼归的股切,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④从对方入笔:词人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而是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冋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每点2分,任意答其中3点即可满分)
三.答案:6.C; 7.A; 8.D
解析:6.①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设身处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根据语境中“换个角度”的提示,可知应用“设身处地”。
②意气飞扬: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志得意满:志向实现,心满意足。由语境中“喜欢炫示自己”等提示,可判定应选“意气飞扬”。
③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毋庸置疑:不必怀疑,根本没有怀疑的余地。由语境中“合情合理”“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可判定,应选“无可厚非”。
④评头论足:泛指对人或事物随便议论,百般挑剔。津津乐道:形容对某事兴趣浓厚,乐于谈论。由语境中“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可判断,应为“评头论足”。
7.B项,与语境中“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不相符。C项,与语境中“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自相矛盾,说明尚有能够“分享”之处。D项,与“朋友圈”分享“三天可见”的具体语境不相符合。
8.A项,“纳入”“生活”搭配不当。B项,“社交网络”与“年轻人”主客颠倒。C项,“社交网络”与“年轻人”主客颠倒;“表现出”“局面”搭配不当。
9.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解析:第一处是总括全文的句子,整个语段是阅读并且分为两类,所以此句应为“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第二处谈论的是“创造性阅读”,所以应该和前面的“盲从书本知识”对应,填写“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第三处注意前面的“质疑”和后面的“分析根源”填写衔接句“通过质疑找到问题的根源”。
10.①“莘莘学子”改为“学子”。 ②“高足”改为“弟子”。 ③“垂念”改为“感念”。
④“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 ⑤“希望”改为“祝愿”。
解析:本题,题干指出语段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要求“找出并做修改”。通读语段,莘莘学子:众多的样子。指众多的学生。“我”是一个学生,可改为“学子”。高足:指对别人的学生的敬称,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弟子”;垂念:敬辞。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此处是说自己不忘师恩,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感念”;鼎力相助: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用此处表达不得体,可改为“略尽绵薄”;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这里“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显然是祝福的话,可改为“祝愿”。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