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田秀利 本试卷共21题,共150分,共8页。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草蛇灰线”是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技法术语。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否定小说技法研究的状况依然存在,但“草蛇灰线”等技法术语进入了真正的研究之中,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在小说评点中这一技法术语的价值。但是已有研究就材料而言,相对单一,谈不上全面深入,鉴此,本文拟作详细分析。
据现有文献,“草蛇灰线”较早出现在唐代,唐人杨筠松撰堪舆书《撼龙经》已有提及。明人所撰《灵城精义》亦有记载:“气脉所以分别?凡脉之行必须敛而有脊,乃见草蛇灰线,形虽不甚露而未尝无形也。”可见,“草蛇灰线”的使用较早出于古代风水典籍,指山势(龙脉)似断非断、似连非连的态势。在诗文等文学领域,“草蛇灰线”较早出现于明末刘宗周《圣学宗要》,用以指“圣学”相传中的时断时续的态势,扩大了这一术语的运用领域。此外,诗论、散文批评、戏剧批评中也借鉴了这一术语。
在小说批评中引入“草蛇灰线”一语可追溯至明代“戏笔主人”所撰的《<忠烈传>序》,他认为:“意则草蛇灰线,文则中矩中规,语则白日青天,声则晨钟暮鼓”。而金圣叹是最先在小说评点中较为广泛使用“草蛇灰线”这一技法术语的,翻检《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草蛇灰线”一词总共出现四次,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内涵。据此,我们从三方面对“草蛇灰线”在小说批评中的使用进行探讨。
首先是作为“结构线索”的“草蛇灰线”。《红楼梦》第八回在写及宝钗与宝玉互赏佩玉之后,脂砚斋的夹批为:“余亦想见其物矣。前回中总用草蛇灰线写法,至此方细细写出,正是大关节处。”以“金玉”作为贯串上下文的线索;又如第二十六回正文叙及“林姑娘生的弱,时常他吃药,你就和他要来吃,也是一样。”其后有评语:“闲言中叙出黛玉之弱。草蛇灰线。”作为“结构线索”之“草蛇灰线”,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前文对同一物象有意无意地反复叙写,至后文关键处加以点破,从而显露出一条非常清晰的贯串线索,给人以出其不意的“蓦然阑珊”之美。
而作为“伏笔”和“照应”的“草蛇灰线”法,在小说评点中更为普遍。毛氏父子在评点《三国志演义》中较早体现了此意蕴。在第二十一回叙及刘备得知公孙赞已死但不知赵子龙下落时,其后夹批写道:“不独玄德欲知其下落,即读者亦急欲知其下落,乃此处偏不叙明,直至后古城聚义时方才出现。叙事真有草蛇灰线之奇。”
隐喻式“草蛇灰线”在批评家笔下并不多见,但它给小说批评带来的影响却是重大的。细究而言,“草蛇灰线”的隐喻象征意蕴实为古代所谓追求“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的演绎形态之一,它延续了在创作和批评中对“尚简用晦”之处加以不断指涉和发挥的传统。
从上述各种用法来看,结构线索以及伏笔照应两种意蕴成为这一术语的主导内涵,隐喻象征仅为“草蛇灰线”意蕴的支流(正因如此,“草蛇灰线”在典型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批评中体现更为普遍,而在诸如结构较为松散的《儒林外史》中表现并不是很明显),而且前者着眼于艺术手法的体现,后者偏重于意蕴内涵的解读。此三者共存于“草蛇灰线”这一术语之下,更多的在于外在形态上的共通性(所谓“有意无意”和不露痕迹)而非实质内涵的等同性。
(摘编自杨志平《论“草蛇灰线”与中国古代小说评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草蛇灰线”较早出现在古代风水典籍中,后成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中较为常见的技法术语。
B.“草蛇灰线”被引入小说批评中可追溯至明代《〈忠烈传〉序》,书中认为它是指表意深刻、令人警觉。
C.“草蛇灰线”在金圣叹的评点中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内涵,这对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作用。
D.隐喻式“草蛇灰线”虽给小说批评带来重大影响,但其实质与“草蛇灰线”的主导内涵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开篇提出问题,其后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分析了“草蛇灰线”在古代小说评点中的使用。
B.文章多次使用类比论证和道理论证分析小说批评中“草蛇灰线”的使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文中第4段引脂砚斋点评《红楼梦》的内容,旨在阐明“草蛇灰线”能引发阅读兴趣的观点。
D.文章第6段认为“草蛇灰线”与“春秋笔法”有关,肯定其具有指涉和发挥“尚简用晦”处的作用。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评点中不属于“草蛇灰线”在“结构线索”方面的表现的一项是( )(3分)
A.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草蛇灰线,拽之通体俱动。
B.起首点明“嗜琴”,后“学琴”,终以“琴声”,通篇以“琴”作草蛇灰线之法。
C.脂砚斋评《红楼梦》中“元迎探惜”四春谐音为“原应叹息”,有草蛇灰线之妙。
D.一僧一道在恰当的时间出现或隐形,宛如关节,草蛇灰线,贯穿全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打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不过是老婆儿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块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儿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儿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儿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对方多年来一系列过失的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儿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子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老婆儿吓得一声尖叫,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
“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燃烧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儿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候得了那场病,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执拗、愈急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打架过后两小时,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外边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别不留神滑倒摔坏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呆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下得正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绒绒、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活鲜鲜的生气了。
⑦她一看这雪景,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沿着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去。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浑身上下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都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气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爱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等等,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一件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⑾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了,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⑿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⒀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
B. 小说中,妻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把老头儿气得离家出走,结尾写老头儿“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正说明了这一点。
C. 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 老婆子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形象,她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但又重情重义,还善于反省。
5. 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叙述。(6分)
6. 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李存勖,李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助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将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溪鸟勅鸟卮翡翠盘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语周德威,德威自乱柳还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重岗,叹曰 :“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以一少牢告庙。同光二年,帝御文明殿,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故有是命。
天成元年,郭崇韬、朱友谦皆以谗死,李嗣源以名位高,亦见疑忌。赵在礼反于魏,大臣皆请逢李嗣源讨贼,庄宗不许。群臣屡请,庄宗不得已,遣之。李嗣源至魏,屯御河南,在礼登楼谢罪。军变,李嗣源乃入于魏,与在礼合,遣石敬瑭将三百骑为先锋。李嗣源反,龙骧指挥使姚彦温以前锋军叛降于李嗣源,入于汴州。帝自万胜至洛京,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反。夏四月丁亥朔,帝崩。七月,葬雍陵,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六》《旧五代史·唐书八、十》,有改动)
7.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溪鸟/勅鸟卮翡翠盘/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B. 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溪鸟/勒鸟卮翡翠盘/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C. 从克用破王行瑜/遗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溪鸟勒鸟卮翡翠盘/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D. 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溪鸟勒鸟卮翡翠盘/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8. 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伶人,是封建时代对歌舞或戏曲演员的称谓,又称伶官、优伶。
B.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与《诗经》《礼记》《乐》《易》并称“五经”。
C. 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称“太牢”,用牛、猪各一头称“少牢”。
D. 朔,月初之名,又称“新月”,指农历的每月初一,“朔”日的前一天称为“晦”。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存勖实现父愿。李克用在三垂岗设宴,预言李存勖将完成未竟的功业。后来,初袭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岗大败梁军,奠定了晋国崛起的基础。
B. 李存勖勇武善战。李存勖曾在先王之丧、叔父之难等不利的情形下果断出击,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告祖庙。
C. 李存勖宠信伶人。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竟然答应让梁之优伶陈俊和储德源做刺史,被郭崇韬劝阻,可最终他还是履行了对伶人的这个承诺。
D. 李存勖疏忌功臣。李存勖在位期间,对功臣宿将多有猜忌之心,郭崇韬、朱友谦等都被他诛杀,李嗣源也因位高权重而被其疑忌,因此而走投无路被逼造反。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3分)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4分)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终身漂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写诗人送春风归去,把“东风”拟人化,依依为她送别,奠定了哀婉感情基调。
B. 颔联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写诗人梦见自己万里之外的家园里,子规在月下哀啼。
C. 颈联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第六句中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
D.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春夕特定情景,因景抒情,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12. 诗歌尾联耐人寻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每空1分,共11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倡导要认真兴办学校教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 , 。
(3)《师说》一文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 。
(5)《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 ?”
(6)《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
五、语言文字表达及运用 (27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青山绿水 山青水秀 嬴粮景(yǐng)丛 喧豗(huī)
B. 休憩 修茸一新 数(cù)罟洿(wū)池 惨绝人寰(yuán)
C. 委屈 委曲求全 滥竽(yú)充数 画图省(xǐng)识
D. 绿荫 绿草如茵 鼎礼膜(mú)拜 提纲挈(qì)领
1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A. 贵校师生十分热情地请我作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光临,我很受感动。
B.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 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 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16-18小题
2019年被称为“5G元年”。5G是以“大带宽、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为特征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与4G相比,5G不仅可以用于语音通话、收发视频,还将支持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从这一点上看,( ),而是将通信网络技术推向万物互联的新高度。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着技术向前发展,而技术发展又为应用升级提供可能,激励开发者创造出________的应用场景。在远程医疗领域,基于5G网络“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医生可以通过5G网络完成远程手术;在新闻媒体领域,5G的“大连接”特质可以让未来的新闻向受众提供交互式、沉浸式的3D流媒体影像,真正让人__________。而对广大手机用户而言,因为“大带宽”的特质,5G比4G快10倍左右,看视频更方便快捷只是一个“开胃菜”,5G时代的移动通信或将迎来革命性的发展。而在__________的应用场景中,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将是首先爆发的一个场景。高速的移动互联网可以增强VR/AR设备工作效率的同时,低时延的特性可以有效降低VR/AR设备成像带来的眩晕感。
信息通信技术已广泛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__________,它的发展、进步,必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
16.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4G不仅是简单升级为5G
B. 5G不仅是对4G的简单升级
C. 4G不是简单升级为5G
D. 5G不是对4G的简单升级
17.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形形色色 躬逢其盛 纷至沓来 方兴未艾
B. 层出不穷 身临其境 纷至沓来 如日中天
C. 形形色色 身临其境 五花八门 方兴未艾
D. 层出不穷 躬逢其盛 五花八门 如日中天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高速的移动互联网可以提高VR/AR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其低时延的特性可以有效缓解VR/AR设备成像带来的眩晕症状。
B. 高速的移动互联网可以提高VR/AR设备工作效率的同时,低时延的特性可以有效缓解VR/AR设备成像带来的眩晕症状。
C. 高速的移动互联网可以增强VR/AR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其低时延可以有效降低VR/AR设备成像带来的眩晕感。
D. 高速的移动互联网可以提升VR/AR设备工作效率的同时,低时延的特性可以有效降低VR/AR设备成像带来的眩晕感。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每空2分)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①________,大致说来能获得以下三方面的综合效益。首先,垃圾分类可以节省土地。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垃圾场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其次,垃圾分类能够减少污染。通过堆放或填埋处理垃圾,即使垃圾处理地远离生活场所并采用相应的隔离技术,②________,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地球的循环渗透到整个生态圈中,污染水源和土地,最终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③________,如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柴油,回收丢弃的食品、织物可以生产有机肥料等。
20.《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不朽名著,书中为我们塑造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形象,其中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探春等更被认为是“花的精魂,诗的化身”。
请从上面所列人物中任选两人,每人以一种花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能自圆其说。(6分)
六、命题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毕业生的回信中说:“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奋斗不是喊口号,而应见诸具体行动,提高奋斗本领对奋斗本身而言至关重要。奋斗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尊重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失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奋斗是青春的主旋律。奋斗的国家正青春,奋斗的生命最美丽。
上述材料能给践行奋斗、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