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后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①,乾坤②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坼(chè):分裂。②乾坤:指日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想到个人之悲和国事之伤,不禁心生感慨。
B.颔联由喜悦之心观赏洞庭湖,描绘了它分断吴楚、吐纳日月之景,气象极其恢宏。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结合全诗,请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诗登楼抒怀,首联既写出了登楼时的喜悦又饱含伤时伤世的感慨。
B.颔联借错觉与想象描绘洞庭湖,写出了洞庭湖壮阔神奇的恢宏气象。
C.颈联借助议论写出了诗人此时生活上凄苦、精神上孤独的艰难处境。
D.尾联虚实结合,比照国家时局和自身孤苦从而写出诗人的精神痛苦。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试从“以我观物”角度对诗歌抒情特色加以赏析,并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宋]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晓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注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两首诗皆为登楼抒怀之作,作者远眺想到国事之悲和个人之伤,感慨万千。
B.杜诗颔联意境阔大,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C.陈诗“帘旌不动夕阳迟”句由远及近,描绘出洞庭湖湖水的平静、傍晚的安详。
D.杜诗尾联展现作者对时局动荡的忧思,陈诗尾联因境生情,抒发身世之悲慨。
6.古诗文中常以物象来隐喻人世沧桑、世事变迁,借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形成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请从两首诗中各选一例,分析这一手法在诗中的运用。(6分)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本诗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时所作。
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诗后四句叙写与友人在岳阳楼上饮酒放乐的情景,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醉后凉风四起,衣袖飘舞,豪情逸致,溢于言表。
B.杜诗尾联写了两种景象: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和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所想,后者是自身实景。
C.李诗采用正侧相结合的手法来描写楼高,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不露斧凿痕迹地表现出岳阳楼的迷人风采,可谓自然浑成。
D.杜诗首联运用叙述手法,交代登楼缘由;颔联、颈联中“乾坤”与“孤舟”对比,颇有“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之妙。
8.以两诗的写景为例,简析李诗和杜甫诗歌意境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C
“是诗歌意旨所在”“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理解有误。这两句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忧国忧民情怀。
2.答:①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②老病无助的凄苦感;
③对国家多难的伤感;④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无奈感。
3.C “议论”错,抒情
4.答:①“有我之境”指的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观之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诠释王国维话语意思)
②整首诗借景抒情,借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和壮美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热爱;(阐述诗歌“借景抒情”的特色)
③同时,所见之景也浸染了诗人人生迟暮的伤感、人生际遇的悲惨、报国无门的无奈和家国动荡之忧思等思想感情。
5.C “由远及近”错,由近及远
6.答:①杜诗中“吴楚坼”、“乾坤浮”既是指吴楚两地在这里被分割、整个天地恰似在湖中日夜浮动,也是隐喻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稳定,抒发作者忧国忧民之情。②杜诗中“孤舟”既是指作者老病之时只有一叶孤舟相伴,以舟为家,飘流湖湘,也是隐喻人如孤舟在动荡的时局中漂泊无依,无处安身,无可告慰,寄寓了深切的身世孤危之感。③陈诗中“风霜”既指自然风霜严寒,也是隐喻当时严峻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寄寓国事难为之悲悼。④“老木苍波”既指眼前所见的衰老的枯木、苍凉的湖面,也是沦落天涯、饱经沧桑,憔悴悲愁的自我隐喻,抒发了年华空老、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7.C “正侧相结合”错,这首诗没有正面描写楼高。
8.答:相同点:李诗前两联写景,杜诗第二联写景,均写了登楼临眺洞庭,所见浩瀚壮观、横无涯际的景象,意境开阔、气势恢宏。
不同点:李白运用拟人手法,写雁儿带走了诗人的愁苦之心,君山衔来了团圆美月,传达了流放遇赦的喜悦心情,画面生动活泼,意境阔大宏丽,情趣盎然。
杜诗从大处着笔,写洞庭湖分裂吴、楚两地,吞吐日月星辰,与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融合无间,意境沉雄悲壮、苍凉渺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