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涉江采芙蓉》的段落,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C.环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下列对《涉江采芙蓉》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选用了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营造了清幽、高洁、欢愉的意境。
B.三、四句起过渡作用,在自问自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已由欢欣转为失落。
C.“漫浩浩”写出了路途的绵延无尽,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D.诗人在欢乐的背景上抒写忧伤,以“乐”衬“哀”,使乐更乐,使哀更哀。
3.下列对《涉江采芙蓉 》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以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远方丈夫的忧思源于对故乡妻子的思念。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的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内容大多是游子思妇之辞。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
D.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诗风的开创者。
5.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B.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在艺术上达到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五言之冠冕”的是( )
A.《诗经》 B.《古诗十九首》 C.《春江花月夜》 D.《归园田居》
7.对《涉江采芙蓉》赏析不恰当的是( )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月夜
【唐】杜甫①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之乱,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羌村。七月,杜甫只身赶到灵武(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为平叛效力,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诗歌内容看,两首诗都属于思人怀乡诗,诗中充满了别离怀人的愁绪。
B.《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送给“同心人”以寄相思之情。
C.《月夜》中诗人杜甫深陷囵圄,望月思家,“怜”“忆”两字饱含浓浓深情。
D.作者“今夜”“独看”,与夫妻双方“何时”“双照”前后照应,泪眼怎干。
9.“思乡怀人”类诗歌常常采用“对写法”,即诗人落笔对方,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将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请据此赏析这两首诗。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D
6.B
7.C
8.D
9.《涉江采芙蓉》,全诗以女子的口吻抒写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还顾望旧乡”是“对写法”,女子想象丈夫眺望远方,感叹归路漫漫,将相思之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月夜》开头点出思念亲人这一主题。明明是诗人在长安望月思念妻子和儿女,却写鄜州的妻子在月光下思念羁居长安的丈夫。首联写妻子望月思念自己,颔联通过“未解忆长安”的小儿女衬托妻子的孤寂。颈联写妻子月下久伫的动人形象。诗人巧用对写法,把夫妻之间缠绵悱恻的感情表达得委婉动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