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学习方法。
2.了解词及其相关知识,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难点
感受《沁园春·长沙》豪迈奔放、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的特点。
教学导入
古代有才学、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许多感慨。曹操在碣石山感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喷薄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慨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萦绕着诗人怀才不遇的愁苦。
一代伟人毛泽东重游橘子洲,独立寒秋,眺望湘江又会有怎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走近一代伟人的青春世界。
课前预习检测:要求学生结合资料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自己所知的诗人形象
1.了解毛泽东 见资料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了解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往日之事,不禁心潮澎湃,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
3.了解文学常识
提示:
词的概念 | 词是诗的别体,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在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 ||
词牌名 |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段数和韵律。如《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就是词牌名,而“长沙”则是题目。沁园春,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等。 | ||
词的分类 | 按字数 | 小令 | 58字以内 |
中调 | 59-90字 | ||
长调 | 91字以上 | ||
按段落 | 单调 | 不分段的叫单调,亦称单遍、单片。如 《一片子》《独脚令》《竹枝词》等。 | |
双调 | 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或上阕或上片,第二段叫后阕或下阕或下片。 |
活动一: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读准字音
提示:
百舸(gě)寥廓(liáo kuò)方遒(qiú)
怅(chàng)峥嵘(zhēng róng)浪遏(è)
2.读出节拍韵律(学生先说,有必要才补充)
提示:
节拍是由义脉联系决定的。
①四字句,二二式或者三一式。
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但“橘子洲头”,则需三一式,即橘子洲/头
②五字句,一四式。
如:恰/同学少年(不可读成:恰同/学少年),问/苍茫大地
③七字句,二五式。
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是“以……为粪土”,前后关系不可破坏)
④七字句,四三式。
如:万类霜天/竞自由
⑤八字句,三二三式。
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读出重音
提示:
①领起性重读:看、怅、问、恰。
②强调性重读:红、尽、碧、争、击、翔、竞、主、峥嵘、挥斥、激扬、粪土、击、遏。
4.注意呼应
提示:
上片“看”字领起的七句,下片“恰”字引发的七句,一气相应,渐快渐高,“竞自由”“万户侯”须收缩有力。(练习《沁园春 雪》感知这种特点)
活动二: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听朗诵音频,自由品读《沁园春·长沙》,说说这首词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小组内交流品读感受。
提示(示例):
豪迈奔放、气势磅礴、慷慨激昂。
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诗词鉴赏相关知识。
参考阅读: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袁行霈)
《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节选)(朱寿桐)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意象的情感功能》(节选)(刘春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