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 语文 | 年级 | 高一年级 | 学期 | 秋季 |
课题 |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 ||||
教材版本 |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年8月 | ||||
教学目标 | |||||
1.聚焦单元学习任务,分析作者沈英甲是如何使袁隆平的人物形象“立”在我们面前的,掌握选取典型事例和借助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技巧; 2.在课文的典型事迹和细节描写中,学习感悟袁老高尚可贵的科学精神、劳动精神和奉献精神,传承优秀的文化精神,树立和提升文化自信。 | |||||
教学重点 | |||||
1.掌握选取典型事例和借助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技巧。 2.学习感悟袁老高尚可贵的科学精神、劳动精神和奉献精神,传承优秀的文化精神,树立和提升文化自信。 | |||||
教学过程 | |||||
一、情境导入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一生都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他在自己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了杰出的贡献。这,不仅是中国的功勋模范,更是“中国的民族脊梁”。本节课,我们将要跟随沈英甲的《喜看稻菽千重浪》,去探寻这位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袁隆平,去感悟他那大写的国士风范! 二、教学过程 (一)崇劳动精神,感国士风范 1.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聚焦“劳动精神”,请同学们仔细研读文本,分析本文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的人物形象(精神品质)“立”在我们面前的。 (1)选材典型,彰显人物: 品读课文,梳理各小标题下所写内容,找出关于袁隆平的典型事迹,并概括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小结:当我们梳理完这些事迹之后,我们会发现,作者对材料的选取十分精简得当,分别从袁老的“工作态度——学术品格——道德操守——理想志向”等方面聚焦袁老的精神品质,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形象魅力。 (2)描写细致,触动心灵。 片段一: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1段) 片段二: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2段) 片段三: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6段) 片段四:袁隆平是一位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凡人,当然要做梦。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26段) 小结:在这些小小的、生动的神态、动作、肖像、语言描写中,我们再次感受到袁隆平作为一个世界级科学家、作为一个大国工匠所秉承的大写的“国士”精神! (二)风吹稻香,精神永存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水稻研究,袁隆平将梦的种子撒向了更远的地方。2021年3月10日,袁隆平在湖南湘雅医院去世,享年91岁。 风吹稻香,精神永存!纵观袁老的一生,可谓鞠躬尽瘁!让我们共同感悟国士风范,传承使命精神。请结合本课所学,为袁老撰写纪念语。(形式不限) 三、课堂小结 一位老者,一颗赤子的心,一个童真的梦,这是稻田里的中国梦,也是历史长河里的世界梦!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崇尚和传承优秀的劳动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这更是一种大境界,一种大气魄。也是当今时代对青年学子的深情呼唤!望诸君深深铭记、时时践行! 人间你来过,田间你走过,贡献你做过,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滴下过你辛勤的汗水;全世界饱受饥饿的民众,接受过你的馈赠!你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你是谁?你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袁隆平! |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
终审:梁家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