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教学方面,教师教学形式比较单,教学讲解内容偏多,教学中高估学生能力;学习方面,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够,学习任务过重时会放弃文言文。提出了一些对策: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扩大学生文言文的阅读面,夯实现代汉语语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对译习惯
关键词:教学现状 教学方面 学习方面 对策
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但是学生学与老师教似乎都存在难处。我针对初中文言文教学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都知道学习文言文不仅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感受到古人智慧,吸收传统精华,更重要的是为了考试分数,所以,既使学得难受也咬着牙去学习。
通过问卷调查与其他师生的交流,我们发现一些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大致可以概括教学方面主要三点与学生学习方面主要两点。
教学方面:
教师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担心学生不能理解,将字词句作为重点,一字一句地给学生讲解。学生通常在教师的讲解下做笔记,动手不动脑地记录教师的内容。这样一堂课只适合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的学生。这样的形式并没有给学生过多思考。这种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不太适合,需要教师进行改进,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教学讲解内容偏多
不少教师对文言文中出现的小至一处标点、一个词语,大到文章的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全都尽情地“分析”“讲解”,面面俱到,不遗漏一处。问“为什么如此教”,答“都可能考到”。于是,凡考必讲,处处是重点,句句是关键。其结果是什么都抓,什么都没有抓住。
教师教学高估学生能力。对于老师来说,我们一本书会教许多遍,一个知识会讲解无数次,所以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觉得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知识点,可是学生不一样,他们并没有反复去接触这些知识点,而且现实生活中也不怎么用到,所以既使听了、笔记也记了,可是练习或考试的时候依然不会运用。
学习方面: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够。对于初中生来说,考试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分数决定着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的排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比较在意分数,利用大部分时间,争取在考试中能拿到高分。然而,语文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的比重比较大,很多学生只是通过反复的背诵来学习文言文,对其实质根本不能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容易让学生厌倦。如果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好,会影响学生的语文水平,甚至是阅读也不会做好。
学习任务过重。我校的初中学生每天从早是七点起床到晚上九点回寝室里休息,中间的时间都被安排满满的,各课老师都抓得紧。语文教学任务很重,我们不仅仅有文言文教学任务还有许多其他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果断地放弃艰涩难懂的文言文。
针对以上的现状,我们四位语文老师提出了一些对策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才是真正的老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学生以文言知识积累为主,了解大意。这样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加深学习文言文。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营造氛围,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要让学生喜欢读,能读懂文言文,我们必须缩短这二者的距离。课堂上,运用声情并貌的朗诵,一则有趣的奇闻轶事,一段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文章有关的影视剧、歌曲等都可以营造一个浓厚的走进文章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审美的愉悦投入到挖掘美的阅读和学习中来。我们在云锦中学听过一节《周亚夫军细柳》。当堂课上,老师将此文段被拍成的影视片段放入教学中,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设情境,激活课堂气氛。课堂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阵地,教师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设巧妙的情境,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暂且举几个我的教学实例,稍作说明。比如《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讲到“环而攻之”时,我们在课件上配上小城的平面图,并在周边配上四方军阵;在学习《三峡》时,我们搜集大量三峡的美景图片。这些设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扩大学生文言文的阅读面。
在问卷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故事性强的立章,而课本中教育部编选的文言文,学生并不大喜欢。这个时候我们想办法让学生去阅读课外的文言作品,我们为学生推荐了一系列的古代作品。《搜神记》(晋)干宝、《世说新语》(南北朝)刘义庆、《莺莺传》唐 元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全传》施耐庵、《三言二拍》、《封神演义》陈仲琳、《红楼梦》《聊斋志异》蒲松龄、《济公全传》郭小亭、《绿野仙踪》李百川、《隋唐演义》褚人获。要求学生利用课间时间与休假时间去阅读,不求深入了解,泛泛阅读。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理解能力。
(三)夯实现代汉语语法。
了解古汉语语法知识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言文。但许多的古汉语语法的异常只是相对于我们现代的汉语语法而言。只有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了现代汉语语法才能让学生明白古汉语语法的独特性。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染”我们译成“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中生出却不受沾染”,当学生根本不能判断出什么是主语什么是谓语时,那么学生又如何能判断出其中的“之”是在主语“莲”与谓语“出”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呢?他们又如何判断出这个句子的真正主语是“予”,谓语是“爱”?当学生很茫然的时候,这个学习兴趣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来了。所以,我们制定了一套语法学习教案。先教会学生判断词性,接着是词组类型,最后让学生能划分句子成份。在这些知识的积累上,再让学生比较古汉语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不同,从而能较快地判断出特殊文言句式的类型。这个教学工作我从学生上初一时就已经开始了,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效,我如果在讲解文言文句式时提到句式的类型,学生很快能听明白。但因为其他教学工作任务,我们没有用大量的习题去巩固,所以学生在运用的时候还有些力不从心。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对译习惯。
对于一篇新的文章来说,学生如果对汉语词汇不能理解的话,学习文言文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够使用比较规范的形式去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解释和翻译。但是尽管学生能够记住这些意思,可是没有翻译的情况下,就不能理解了,这样情况是很可怕的。其实,学生应该在进行反复阅读和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和教师的教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在讲解文言文的初始,就应该做好对文章的示范,以便学生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养成对翻译的爱好。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不能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学生即使猜错,也要有这个思考的过程,可以根据文章进行推测,以提高准确率。
(五)加强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强化阅读和背诵的要求。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每一篇文章可以通过具有一定节奏的句子进行串联,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文言文也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四五年级时就已经开始接触到文言文,那时候学习古文,再简单的也是拔苗助长。让学生过早地对文言文产生了恐惧,如果学生能对古文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增强对内容的意识,愿意继续学习。这样还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没有教师的讲解,自己通过节奏和语感,也能有所理解。一般来说,在学习文言文时,背诵一些文章要比只是朗读好得多,因而,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泛读,也就是在一开始学习的过程中,就一直不断地朗读和背诵。
我们努力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文言文教学依然是学生不太想学的内容。如果没有考试硬性条件,将会有大量的学生看都不会多看一眼。教材的选编有益却无趣,试卷分值有却不多,与现实生活有联系却不能紧密。教学任务过重,下很多工夫也没有多大成效,老师们会潜意识地舍弃在这方面的时间。
总之,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以后在考试中的分值还有增加的可能,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理解和阅读能力,并且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累更多和文言文相关的资料,从而在课堂的教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文言文教学才能得到改善,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35408402095688019.html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http://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50950fa9d244fb03007e3365a5c0ff30&site=xueshu_se
《中国经典名著》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JEbEzIgbj.html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