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语文教学构建“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的探究
泸县石半丁名师工作室
一、本成果解决了以下主要问题
(一)较好第解决了古典文学教学课堂效益低的问题
“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以最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最新课标教材为基础,将中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经常遇到及用到的诸多知识予以分门别类,深入讲解、阐述,帮助学生把握方法,认识规律,获取技能,寻得途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以简驭繁的学习效果。“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囊括了中学教材有关古典文学最核心的基础知识,每一部分都力求科学系统,条理清晰,点拨到位,举一反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如获至宝,教学效果显著。
课题资源库较好地克服了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抵触情绪,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课堂的愉快氛围,加上教学中融合现代技术教学手段,提高教学速度和效率,增大课堂的信息量,加大学生知识密度,最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很好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与文化传承有效结合的问题
新高考语文学科把考查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提上了历史日程,而这两者均聚焦于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能力,这给古典文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以诗词曲赋、经史子集、散文小说为主体的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涵养深厚,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非常丰富的要包融爱国情怀、民族精神、传统美德、道德修养、生命意识、审美意识等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学好古典文学有助于学生熏陶人文气质,积淀人文底蕴,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自我人格。一言以蔽之,能够提高学生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能力。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古典文学课程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肩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与职责。
(三)有效地解决“两自主”课改下优化“导学一体案”问题
近年来,学校推行的推行“两自主”的教育教学改革,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我校在推行课改时要求教师要编写“学案”“导学一体案”,并推行了课前3分钟朗读、大课间朗读、晨读晚读的读书模式,这为古典文学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我们所构建“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运用于“导学一体案”中,落实国学经典诵读于课前3分钟朗读、大课间朗读、晨读晚读中,落实到小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题成果取得了下列主要成果
(一)建立了古典文学教与学的“资源库”
我们把已建立好的“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的内容编制成学生的“学案”,以便学生自主学习,这也适用于学校还推行的课前3分钟朗读、大课间朗读、晨读晚读的国学经典诵读。学校已经在每间教室里安装了最先进的多媒体平台,我们也编写“ 学案”“导学一体案”,同时,我们把已建立好的“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古典典文学教学PPT资源库”,增大课堂的信息量,加大学生知识密度,将古典文学知识体系以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示出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高效课堂。
(二)初步建立了古典文学知识与鉴赏体系
构建了【追本溯源:分析并揭示汉字构造】【构建高中必修和选修古典文学的知识体系】【文言词语】【文言句式】【文言修辞】【文言句读】【文言文翻译】【古代文学常识】【古代文体常识诗词曲赋、散文的文体常识】【古代文化常识】【对联常识】【古典诗词曲赋文体常识】等知识体系。
(三)构建了古文翻译与古诗词鉴赏体系与方法
1、文言文知识与鉴赏体系与方法
(1)让学生有点文言文底子,掌握最基本的词性、实词和虚词、“主谓宾定状补”用法及功能,识记50个文言文中出现频率高的实词。
(2)传授必须具备一些最简单的语法常识。
(3)要求学生掌握判断词性推义法、看字的构造推义法、组词推义法。
2、古诗词鉴赏体系与方法
(1)逐字逐句翻译诗句,并充分发挥想象或联想
(2)在理解诗词形象、情感时,切忌漏掉任何细节
(3)翻译理解时借鉴文言文翻译的“三板斧”即判断词性推义法、看字的构造推义法、组词推义法。
(四)撰写并发表系列科研论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并发表了《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与古典文学教学的探究》《构建“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的初步探究》《课改进入“深水区”后的农村高中多维阅读教学探究》等学术科研论文。
三、本课题成果收到了哪些主要效果
(一)调动了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众所周知,一堂有效的教学课不是学生配合出来的,而是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的。因此不必担心自己的放手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相信学生,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在课题“构建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探究”研究影响下,我在古文课堂中设计一些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的环节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们的想法往往超出教师的预期值,有时还能给教师不少启发。例如在讲屈原与楚辞时,请学生们讨论屈原该不该自尽的问题;让学生自导自演课本剧《孔雀东南飞》等做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在课前能够主动搜集查阅相关资料,以宿舍为单位组织讨论,对古文课的期待大大提升。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时,以作品解读的方式介绍蔺相如,以观看电影片段的形式介绍荆轲,再结合中学学过的《荆轲刺秦王》人物荆轲,请同学们讨论人物间的共性,以及塑造这些人物的手法,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转变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局面。改教师“说”为学生“说”,变学生“学”为师生“共学”,弃“一言堂”获“满堂彩”。这些成效都得益于“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三)班级考试成绩在泸州市联考中占明显的优势。
由于本课题解决了古典文学教学中的系列问题,收到了良好的课题效益,所以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教学成绩。所带班级泸县四中高2016级10班在高一年级上下期、高二年级上期泸州市期末联考中参加相当优异,入围人数、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均居四个重点班第一位。
(四)学生学习潜能被很好地挖掘出来
古典文学教学要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挖掘文化精髓,让审美鉴赏序列化。一年来的教学实践,很好挖掘学生了在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与道德修养、探究生命意识与生命价值的潜能,也有助于学生熏陶人文气质,积淀人文底蕴,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自我人格。
四、本课题成果主要创新点
(一)首次提出建立古典文学教与学资源库课题
“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以最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最新课标教材为基础,将中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经常遇到、用到的诸多知识予以分门别类,深入讲解、阐述,帮助学生把握方法,认识规律,获取技能,寻得途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以简驭繁的学习效果。“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囊括了中学教材有关古典文学最核心的基础知识,每一部分都力求科学系统,条理清晰,点拨到位,也能举一反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如获至宝,教学效果显著。
在语文教学中,虽然研究阅读教学的很多,但到目前为止,课题组经过各种方式的反复查阅,都未发现有雷同的研究,可见本研究在同学科中尚属领先,完全具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是值得我们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去更深入研究。
(二)将国学“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古典文学的系统学习,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学生能充分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能积极主动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其道德修养,增强其文化自信,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他们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通过追本溯源法,用古汉语造字法的本义与引申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学生所学文言文的语言文字就是古代汉语,古人在造字释义时遵循一定规律,且文言文中以本义和引申义占多数,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要词义要“单纯”得多。我们不防追根溯源,从汉字造字释义角度来推断古汉语的词义。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从“汉字部首举例法”入手,分22类别的偏旁部首进行讲习。
五、本课题成果已经取得的积极影响
(一)课题成果逐渐在本年级语文备课组及全校其他年级推广并有效利用
“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以最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最新课标教材为基础,将中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经常遇到、用到的诸多知识予以分门别类,深入讲解、阐述,帮助学生把握方法,认识规律,获取技能,寻得途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以简驭繁的学习效果。“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囊括了中学教材有关古典文学最核心的基础知识,每一部分都力求科学系统,条理清晰,点拨到位,举一反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如获至宝,教学效果显著。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迫使教师静下心来专研教材,广博摄取,形成系统化、全面化的知识体系,以其广博的知识面和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征服了学生,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强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在“两自主”课改背景下,“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便有了最佳用武之地有了用武之地。我们把已建立好的“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的内容编制成学生的“学案”或“导学一体案”,纳入到课前3分钟朗读、大课间朗读、晨读晚读的读书活动中,落实到小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充实和规范了读书活动的内容。
“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益,丰富了学生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过去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局限于教材或者学生的现有文言文基础,常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处理,缺乏拓展延伸,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可供查阅文言文的工具书。如果没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只能依赖文中的注释,或干脆购买一本文言文翻译参考书,对教师的讲解分析置若罔闻,唯书为本,但凡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参考资料大同小异就指责教师讲错了。运用了“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把握方法,认识规律,获取技能,寻得途径,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以简驭繁的学习效果。
六、本课题成果其推广价值
(一)课题成果“资源库”作为学习语文教研组备课资源,可向全校各年级推广
我们所建立的“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也相当适合应用于高三第一轮的板块复习和第二轮的提高复习。在去年的高三第一轮的板块复习中,进行了初步尝试,课堂教学效率高,教学成效显著。
(二)课题成果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古典文学的系统学习,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学生能充分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能积极主动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其道德修养,增强其文化自信,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他们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题成果的推广可以打造节约型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古典文学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不仅节省了资源重复建设开发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为优质古典文学教学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础,打造节约型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多媒体资源库的运用也促进了语文教育方法的智能化、现代化。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