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多角度渗透文化自信
泸县九中 刘琴
摘要: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同时,这也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与使命。本文试对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做一些探索,传统文化应该继承、发扬,作为高中教师更应该以此为契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既要依靠课本,立足课堂,也要丰富课外,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去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化自信;提升路径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责无旁贷。但是继承与弘扬,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要让学生入心,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文化参与,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基于此,语文教学该如何致力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植与发展呢?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文化,可以选择不同的实施路径。
一是追溯汉字起源,探究汉字魅力。在课堂教学中从汉字的构字方法及字形、字音认识汉字,感受汉字之美。另外,在欣赏书法作品、进行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感受汉字艺术之美。
二是诵读诗词歌赋,丰厚文化积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追求和最基本的思想基因。我们要利用各种形式的引导让学生诵读经典文化作品,如每日一诗、经典诵读大赛、诗文书画比赛、诗文书法比赛、讲故事等,感悟文字的精妙和文化的精深,日积月累,文化自信就会在文化积淀中慢慢地生根发芽。
三是再读红色故事,学习革命精神。充分利用教材中革命文化主题的文章,推举红色经典阅读的方法,推荐适合儿童的红色经典书目,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革命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最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现今的所处和平年代,与战争年代相去甚远, 学生常会对红色经典文章、红色故事的背景简介了解不深入,对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不能更好的领会。所以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时要通过品读语言、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多读、多查阅资料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从骨子里种下爱国主义的基因,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在学习中传承革命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充分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四是感受时代前沿,赓续奋斗精神。牢牢抓住教材中表达时代需求、与时俱进的文章,借助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文化自信的使命感。
另外,我们还要巧用课堂语言浸润以加强文化的理解认同,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资源,依靠创新的课堂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那些距离遥远、感受不深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不忘本来,坚决守护好我们的文化根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做好本职工作时不仅要对其进行传承与弘扬,更要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植根塑魂而竭尽全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