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胭脂染,两度更名命多舛——香菱人物形象探究》 教学设计 高2025届语文组 李光霞
一.教学目标:
1.聚焦小说文本的关键情节,准确把握香菱的性格特征,挖掘香菱度脱自己、救赎自己的生命意义;
2.通过钩沉香菱一生两度更名命多舛的遭遇,探究曹雪芹将香菱作为第一个出场的女性形象的创作意图;
3.激发阅读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聚焦小说文本的关键情节,准确把握香菱的性格特征,挖掘香菱度脱自己、救赎自己的生命意义
三.教学难点:
1.通过钩沉香菱一生两度更名命多舛的遭遇,探究曹雪芹将香菱作为第一个出场的女性形象的创作意图;
四.课时及其教具
1课时、PPT
五.学情分析
高一下期末的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也有一定的整本书阅读方法,所以学习《一点胭脂染,两度更名命多舛》这一课是有学习能力去深刻理解香菱苦志学诗,废寝忘食,想通过学诗来完成生命的精神寻根;而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曹雪芹在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评判标准下,塑造香菱这一人物的良苦用心,这一环节可能会有一定难度,香菱是众多红楼女儿悲剧的缩影,借甄家的小枯荣来隐射四大家族的大枯荣,是贯穿整本书的人物,奠定了全书悲剧的基调。在学习完这一人物并对人物有心灵上的理解后,自然会吸引同学们去探索红楼女子,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她天生眉间有一颗胭脂痣,美丽又动人;可惜她一生两度更名命多舛,令人叹息又悲伤;她她便是《红楼梦》中第一位出场的女性香菱,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她与红楼的故事。
任务一 影自娟娟魄自寒 识英莲
Ø 阅读第一回,归纳你对英莲的初步认知,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姓名 | 甄英莲 | 曾用名 | 香菱、秋菱
|
出生地 | 姑苏
| 家境 | 望族 |
父亲 | 甄士隐 | 母亲 | 封氏
|
相貌 |
粉装玉琢,乖觉可喜 | ||
经历 | 元宵佳节丢失
|
任务二 精华欲掩料应难 品香菱
Ø 精读第四十八回,找出你认为表现香菱学诗如痴如醉的语句,品味其传神之处。
示例 我从“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6自然段)”读出香菱在学诗时遇到困难的疑惑,反复斟酌,自我满意之笑 。
学生回答预设: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6自然段)
动作、神态——遇到困难的疑惑,反复斟酌,自我满意之笑——构诗的专注
因见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8自然段)
神态——不气馁、努力执着、眼里心里都只有诗歌,万事皆抛后,唯有作诗心。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guān ,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10自然段)语言、苦志学诗,梦中得诗,痴迷至极
神态、语言——如痴如醉、废寝忘食、因诗歌而难以入眠
过渡语:香菱学诗的执着与用情,殊不知穿越百年已成为读者心中最美的诗,这种美不亚于宝钗扑蝶,湘云睡石凳,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老师提取了一些词语,写出了一首《香菱之歌》。请同学们用心用情,读出香菱学诗的执着与投入。
那一日,
她茶饭无心,直奔潇湘
不为欣喜,只为拜良师指引;
那一夜,
她诸事不顾,读了一宿律诗绝句 ,
不为博学,只为寻一丝灵感;
那一日,
她抠土皱眉,出神含笑,
不为情郎,只为走入诗的殿堂;
那几夜,
她苦心三作,精血诚聚,
不为风雅,只为触摸诗的指尖 ;
过渡语:老师有个疑惑。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香菱学诗其实很艰辛,但她却如此刻苦,是有人逼她学的吗?
Ø 香菱,一个侍妾,却要痴痴地学诗,结合第一、四十七、四十八回,谈谈你如何理解香菱所说的“得了空儿,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
学生回答预设:
得了空儿——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脂砚斋
心里羡慕——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chāng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第一回节选
学生回答:诗书仕宦之家、自身气质美如兰、姑苏精神气度之源泉
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jiǎn ,至为侧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脂砚斋
过渡语:看来香菱是借在大观园学诗,完成了自己的精神寻根。
那一日,
她茶饭无心,直奔潇湘,
不为欣喜,只为拜良师指引;
那一夜,
她诸事不顾,读了一宿律诗绝句,
不为博学,只为寻一丝灵感;
那一日,
她抠土皱眉,出神含笑,
不为情郎,只为走入诗的殿堂;
那几夜,
她苦心三作,精血诚聚,不为风雅,只为触摸诗的指尖;
那几日,
她作诗近痴成魔,诚心通仙,不为成名,只为精神的高雅脱俗;
那一世,她转山转水转红楼,不为享一时荣华,只为人生的超度与无悔。
过渡语:纵使容颜变,岁月迁,身上的才情不减,心中的优雅不退,这便是世间美女子!
任务三 幽怨不尽叹香魂 悲秋菱
过渡语:如果香菱学诗的这种美好能伴随她一生那该多美好,可惜没有如果。随着薛蟠正妻夏金桂的到来,将香菱改为秋菱。
精读第八十回,从“香菱”到“秋菱”一字之改,又给秋菱带来怎样的遭遇?
学生回答:被妒忌 、被毒打、被栽赃、被摧残
师小结: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判词
任务四 匠心独运用情深 溯其源
结合整本书,小组谈论,曹雪芹将既美又悲情的香菱安排在第一个出场究竟有何用意?
温馨提示:
可从香菱的人生遭遇,红楼女儿们的人生际遇,亦或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亦或是作者的谋篇布局等多角度辩证思考。
结论:
香菱是一面镜子,照见了红楼女儿悲剧的命运;
借甄家的小枯荣,隐射四大家族的大兴衰;
香菱是贯穿整部书的人物,奠定悲剧的基调……
过渡语:香菱尽管命运多舛,菱花开来清香幽;曹雪芹,人生起伏,匠心独运用情深,所以我想说……
课堂总结:
曹雪芹怀着同情、含着眼泪,将香菱写进红楼,
悲伤她的命运乖蹇,怜惜她的才情纯真;
以她两度更名命多舛的一生,映照红楼女儿们的万艳同悲;
借甄家的小枯荣,隐射四大家族的大兴衰;
述说着自己“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一生,
从鲜花着锦之盛,落入凋零衰败之境,
方知人生的悲哀和世道的无情;
跳出贵族之家,
方能看到了封建贵族不可挽回的颓败;
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神笔曲折似游龙,写进世间无限情!
结束语:
正所谓“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 老师愿同学们以香菱为起点,走进红楼,洞察世间百态,成就智慧人生!
板书设计:
一点胭脂染,两度更名命多舛
——香菱人物形象探究
悲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特别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本课的设计中,比如课堂小结是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人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
课堂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而是师生对话的平台。就文学作品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我对他们的回答一一肯定。
不足之处:关于学习任务四,时间显得局促,导致学生思考时间不够,思考角度不全,思考深度不够,没有达到预设的升华课堂的效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