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群文阅读探究
泸县二中 李光霞
摘要: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培育高中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这赋予了高中语文教学新的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也越发的重视高中语文中的群文阅读。新课程在不断地改革,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内容也逐渐地丰富,教师要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全面地发展。语文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传统的阅读模式中存在着各种不足,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来选择合适的阅读模式。在阅读课堂上采用群文阅读模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将知识点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也深受学生的喜爱。下文中,将重点分析新课标背景下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相关对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对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兴趣,将群文阅读作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一种模式。
引言: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学习的课文都是独立的,他们获得的知识呈现出了“碎片化”的特点。而这一方式也逐渐体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上,表现为: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处于随意、低效、无序的状态。而“结构化”的群文阅读,传达给学生一种明确的信息:不能只背零碎知识,而是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可见,通过群文阅读,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便可以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那么,什么是群文阅读?如何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呢?
一、群文阅读的涵义
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新理念,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多采用的是单篇教学模式,而群文阅读是与传统阅读教学有着明显区别的,更侧重于单篇向多篇的转变。群文阅读最早出现在台湾学者口中,从2007年这一概念已经初现其雏形,随着十多年的发展,群文阅读已经在各个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且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效。随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阅读已经实现了单篇向整本书的内容衍生,而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单元阅读教学、主题阅读教学等多种的阅读形式,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与要求,选择恰当的阅读教学方式。群文阅读是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兴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其与单元阅读、主题阅读等有着极大的关联性,从群文阅读的概念理解来看,是以教材中的某一贯穿主线作为阅读基础来开展多文本阅读,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选文的主线是“议题”。对于农村高中来说,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作为高一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可以勾连初中教材,循序渐进进行。比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体为“亲情”,根据文章的编排,可以将《散步》《秋天的怀念》《金色花》《荷叶·母亲》这几篇文章作为群文阅读,开展以“不同的情感、一样的爱”为议题的阅读教学,使得学生在此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子孙三代情、浓浓母子情、纯真母女情和无私母爱等不同的情感。再比如,《史记》《田忌赛马》《九方皋相马》《列子》等结合起来,开展以“马的世界”为议题的群文阅读。
再过渡到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形式也不同,但都是去青春的吟唱。《沁园春长沙》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革命青年壮志凌云、立志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红烛》中闻一多先生那种为祖国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荣辱的奉献主义;《致云雀》中雪莱对山川美景的热爱,对无拘无束的自由天性的赞美和对人民的热爱;《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昌耀对生命力的讴歌和孤独的坚守;《哦,香雪》中通过香雪对象征知识的铅笔盒的渴望与追求,台儿沟的视觉向我们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封闭已久的国门打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尘封已久的心灵萌动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渴望走出闭塞、落后与传统……这一组文章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多“青春价值”的思考;同学们在学习这一组文章后再结合《1+X》读本同一议题的文章阅读,再结合自己的体验,追寻青春的价值。
二、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一)精选群文本文
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阅读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在使用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阅读模式的不足,改变了课堂的单一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兴趣中主动地去阅读,阅读质量也会有所提高[2]。教师在实际运用群文阅读时首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保证能够在课堂上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作用。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为基础来选择群文文本,可以对群文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让文本之间有效的组合到一起。教师可以将这种阅读方式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考虑课堂上的各种外界因素,例如: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等将这些因素结合后就可以选取文本。另外,群文文本在选择确定后还要加强群文阅读方式的实用性。需要重点注意的是不能随意地将一些有关联、内容相似、主题相同的文本结合在一起,在组合时要考虑到文本的思想情感以及难易程度。教师可以对课堂阅读效果进行分析,更好地进行文本排序,将文本的主旨落实到教学中。例如: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确定每一个单元的阅读主题,爱国、母爱的主题都可以,结合主题来选择一些相关的文章与文本,然后组合到一起形成群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与文章中的语言风格相结合,教师可以利用该特点去选择群文阅读文本。不同类型的文章也可以作为群文阅读文本选择的关键点,了解文章的题材然后进行合理的选择。这样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群文阅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选择好阅读文本,如何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就是教师接下来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不同类型的文章具有不同的阅读方式,这为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方向和思路。首先,教师要确定选择的文本类型,在此基础上,确定阅读要求以及阅读目的,进而选择阅读方式,如需要学生一起朗读、细读,还是需要精读、默读。其次,根据文本内容、阅读要求以及阅读方式,确定讨论的方式。是需要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还是需要师生讨论。不管哪一种讨论方式,都以增强阅读效果为最终目的。再次,横向联合文本内容,整体性地设计问题。如,让学生群文阅读曹操的《短歌行》和《观沧海》《龟虽寿》这三首古诗时,不仅要求学生阅读,还要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阅读:这三首古诗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上有何相同点,有何不同点?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边阅读边分析,收到了较好的阅读效果。
(三)课程的设置和安排
由于群文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其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师在前期的教学准备方面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如果要提高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科学进行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在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出现的最初阶段,比较阅读、主题阅读等都开展了很长的时间,虽然这些教学都属于群文阅读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群文阅读中,课程安排和设置也非常关键,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来课程安排的合理性。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有效体现了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其中主要以课后单元学习任务为主,在各个板块中,囊括了语文基础知识、言语知识和阅读策略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课程安排的过程中,需严格根据这些板块的内容来科学设置,使得群文阅读可以贯穿于常规的教学中。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安排上可以直接以教材内容进行文化自信主题的渗透,也可以选取课外文章作为文化自信的群文对象,比如《论语》《诗经》《史记》等传统国学经典,在这些传统国学经典中,教师或学生自行选取议题,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结论: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已经迎来了巨大的改革。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要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通过这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群文阅读扩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中实现高效阅读。
参考文献:
[1]童皓.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合选文策略浅析[J].考试周刊,2016(088):24.
[2]黄霞.关于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策略的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9(001):215.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