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关键词定义:阅读教学 阅读技巧培养
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说来要经过四个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阅读课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规律。“导”就是为了感知教材,“读”是为了理解教材,“练”是为了巩固和运用知识。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应指的导入手段导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导入工作,即激活。导即感知教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不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他们重塑自信,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读即理解教材,这同样是输入阶段。毛泽东同志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解才能解决本质问题。”理解教材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辩证过程,学生对阅读对象有了感性认识,给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础。练即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这是输出阶段,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
在阅读文章时,如果能够运用恰当的技巧,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这类提高速度的阅读技巧主要有略读和跳读。略读的目的是通过扫描迅速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过对关键词的掌握去推断句子内容,确定段落主题句,进而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此外,通过阅读标题或第一段形成对全篇内容的预测,或者借助文章的前言,目录,插图,索引等,帮助自己预测内容,深化理解。跳读主要用来搜索,确定信息,从而达到找出答案,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可训练学生将所需信息概括为词或词组,以便更为迅速地在文章中找出相对应的部分。培养学生的速度技能要从课文教学抓起,一方面让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确定阅读目标,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高中英语课本中的许多阅读课文都设计了找关键词,主旨句及概括中心的练习,教师可充分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略读和跳读的训练。创造良好的英语课堂阅读环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安静或者只有读书声的环境,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英语阅读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阅读之中,积极思维。
二、理论发展
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外阅读理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Holmes首先提出了多层次因素理论,由Singer加以丰富扩展。以Cough,Laberger和Samuels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信息处理阅读模式。Rumelhart提出的交互式心理语言模式在EFL/ESL研究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关注,之后,以Mathewson,Lunzer和Gardner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从社会交际的角度探讨阅读过程,提出了情绪型阅读理论,而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的篇章理论研究,在Van Dijk等学者的研究下也被运用到阅读理论的探索中。其中影响最大的为图式理论,图式理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它把阅读理论和英语教学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揭示这些理论在英语教学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SQ3R阅读法是一种提升研习能力的方法,为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宾森(F.P. Robinson )所设计的一套有效读书方法,于1946年在他的著作Effective Study有所提及,主要用于精读课文。SQ3R是5个英语单词Survey, Question, Read, Recite, Review 首字母缩写,分别代表“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五个学习阶段。有效的阅读法是指能够让读者思考和整理课文的方法。这个方法能把读者所新学的和旧的知识联系起来,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新的课文,组织成容易处理的材料。该方法创用后,极受推崇。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拼图式(Jigsaw)阅读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ronson教授在1978年与同事共同研发而成的一种合作学习的课堂设计。这种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拼图阅读过程中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间的亲近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更好地享受学习、体验学习。其模式为:3-6名学生为一组,学习同一课中的不同部分,然后由各小组承担同一部分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expert groups)在一起讨论、研究所学内容直至掌握,并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再分别回到各自原来的小组(home groups)教会其他组员,然后测试每个学生对全部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在拼图式阅读开始前,老师首先对学生进行明确的指导和任务分工。Memory reading也是拼图式阅读的一种。
三、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根据手头搜集的大量资料,发现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对于中学英语阅读课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研究、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阅读材料对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等方面。而由于在教育体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班级构成等多方面与我国有很大差异,虽然国外各国的英语教学也分为语法课、阅读课、听说课等,但研究的方向却大相径庭。因而在对阅读课的研究上有很多的可比性。
(一)影响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研究
国内学者对影响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进行了不少研究。如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杨阳和李慧芳对北京市六个区的中学(包括市、区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和私立中学)的部分教师进行调查问卷,探讨了教师对阅读教学方法和学生阅读水平的认识,结果显示48%的教师认为词汇量太少是导致学生阅读水平低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阅读技巧和缺乏阅读练习。由于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仍以分数为主要标准,导致教师和学生将考试成绩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因此,阅读教学也步入了“怎样教出高分”和“怎样拿高分”的恶性循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关注词汇教学,往往在讲解阅读材料时不自觉地将语法、词汇作为讲解的重点,而非阅读教学。而且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更愿意在课上多灌输知识,而不愿让学生在课上进行阅读训练。
从一线教师的角度,解析了中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部分教师对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不足、阅读理解题的设置局限影响了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学生词汇量不足和理解长句、难句的能力不强、学生自身的情绪因素和兴趣爱好。阅读理解题往往涉及文章主旨、文章事实、某一个单词的意义猜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态度,而这类题目往往可以钻空子解决。如文章主旨题往往可从文章的第一段,甚至是第一段的第一句得到,或有时常设于最后一句;文章事实题则更是可从某一句话获取信息从而得到正确答题;即使是难度稍大的生词测义题,也可通过前后的两、三个句子进行推断;而至于作者的态度的题目,一般都能通过阅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迎刃而解。这种情况导致教师和学生都抱着功利的态度,断章取义,而不会真正认真通读全篇,试图理解分析文中的长、难句。正确回答问题成了学生阅读的唯一目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会逐步减弱,而这种消极、应付的态度势必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深层培养。
(二)关于指导学生阅读策略的研究
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关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所进行的策略研究是最多的,国内知名杂志都有较多的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报告,其中有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也有学者在研究的基础上给出的行动建议。如湖南平江县第二中学的余演林老师即利用“头脑风暴”活动,激活学生原有图式,并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完善新的图式,以提高其阅读能力;研究还涉及利用可视化的教与学策略,采用概念图使信息表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脚手架;部分一线教师则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各种阅读训练方法,包括整体阅读法、鉴别阅读法、无声阅读法等,训练学生迅速提取阅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理解文章大意;华东师范大学的韩程峰分析了中学生因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在阅读中出现诸多问题的现状,研究了调控策略与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提出教师应在阅读前、中、后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亦称为调控策略,即学生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帮助学生实现对个体自身的学习监控、学习心理的调整和优化及学习策略的调整和使用。
四、存在问题
(一)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性
笔者观摩的一堂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前就将相关信息以提问的方式告诉了学生。也许教师的本意是为了启发学生对将要阅读的内容进行猜测,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但问题一提出,教师便不由自主地将答案都给了学生。在另一堂英语阅读课上,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表格,指定学生阅读课文某些段落,并将阅读所获取的信息填入表格。在阅读教学中,这种信息转换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梳理文本信息。但遗憾的是,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锁定在课文的小范围内,信息获得的有效性打了折扣。上述案例中,两位教师只专注于将课文中的相关信息传输给学生,或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或简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表面上看,师生互动有序、任务完成高效,但学生的思维并未得到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性不高。
(二)教学方法缺乏多元性
目前,在中学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是教师引入相关的话题,之后通过设置类似“What is the main idea?”的问题来进行信息的阅读,然后再通过相关的配套练习找出阅读文章各段的中心句,或者要求学生根据文章进行句子的排序。这种模式化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挫伤了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效果缺乏实效性
首先,在笔者所听过的所有阅读课中,教师都非常注意以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质量不高,要么只是一些事实性问题,学生不用认真思考即可作答;要么问题的随意性很强。表面上看,整个教学过程风生水起,而实质上,教师是在为提问而提问,学生不能在教师提问的引领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把握课文要义。对这样的提问,有的学生甚至心生反感。笔者曾在一堂英语阅读课上听见一位坐在后排的男生小声嘀咕:“Silly question”。其次,在上阅读课时,教师有一定的策略训练意识,但对策略的功能及使用目的缺乏正确认识,通常只是为策略而策略。在一堂初中阅读课上教师在学生已经细读课文并完成相关表格后,再要求学生浏览(skimming)课文,这与该技能的基本功能和使用目的大相径庭。
(四)教学过程缺乏实践性
大部分中学生英语阅读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学习方法上也是习惯于单方面的接受,对于教师教授的知识和技巧不懂得自己思考,使得对于所学知识和技巧不能灵活运用,遇到教师未讲过的题型时不知道变通。对阅读题目通常只是单调机械地应用答题技巧进行解答,不能深入地进行理解学习和变通练习,造成中学生英语的口语表达远远低于书面表达。
五、运用方法
(一)课堂模式
1. SQ3R模式
SQ3R即survey, question, read , recite, review.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survey。 主要是快速阅读标题图片等来得到材料的整体印象。
第二步,question。有了整体的粗略印象之后让学生问自己,对于这个话题学生自问自己知道什么,想要了解什么,想从中学到什么,哪些必须记住,它有多么的重要等。
第三步,read精读。看看能不能回答第二步给自己提出的问题,即便没有找到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那么至少找到的信息又可以形成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课后自己去阅读找到没有找到的答案。
第四步,recite回忆和复述。在不看材料的情况下,把你记住的任何信息写出来或者小组为单位分享出来,即便不是完整的句子,短语单词也行,分享的时候一定每个人都要限时,这样能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第五步,review复习总结。最好做mind map,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规律来画思维导图以便加深记忆。
2. flipped class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一般操作步骤为:
提前预习给出任务---回忆分享预习内容---给出任务检测所学---创设情境运用所学。
进行翻转课堂时有以下三点要注意:1. 课前预习的内容老师在课堂上不会再讲授; 2.教师需制定可执行的课前预习评估检测标准。3、教师创设情境需要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
(二)具体方法
1. 略读skimming
略读是为掌握文章大意而进行的阅读。教师要告诉学生对弈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自己的北京知识或构词法去猜测其含义。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常都是围绕一个个中心展开的,段落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理清文章结构,对于把握大意非常重要。阅读课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理解主题句与文章具体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一句段落中的衔接、句群关系来推断大意。
2. 细读scanning
细读是指仔细阅读文章,把握细节、注意结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同时处理语言点,并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后与同伴合作解决疑难点。
3. 拼图阅读jigsaw reading
老师把要讲解的内容分成两部分,两位同学一组,一个同学手上拿的信息是另外一个同学缺少的,相互听写句子,直到把整个要讲解的内容听完,最后相互纠正错误。然后根据整合的完整内容判断文段意思或阐述观点,以检验是否完全理解文意。
4. 细节阅读details reading
细节阅读是只注意某一点或某几点的阅读方式。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跳跃式的阅读,利用关键词、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找出主要信息。在此环节提醒学生不要逐字逐句看课文,要讲求速度time limited,用最短的时间找出问题的答案。其中Memory reading 是details information 的活动的一种形式。举例说明:老师先展示四个老人坐在一起回忆以前的往事的图片,因为老了记忆力不好,所以每个人回忆的细节或多或少与其他人不同。学生四个人为一小组,每个人拿着一个老人回忆的故事,先自己阅读,然后相互分享,如果有1个人与其他3个人的细节是不一样的,那么就是他记忆力出了问题,要帮他纠正,看最后哪个老人的记性最令人担忧。
六、实例介绍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阅读后做题,做完题教师评讲,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疲倦困乏,课堂低效而无味,学生逐渐失去对英语的兴趣。反思其原因,教师包办了学生的学习,学生只是被动地阅读和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任务型阅读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并受到专家和学者们的肯定,在任务型阅读中,教师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在任务的引领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知、运用所学知识,课堂轻松愉悦,学生各抒己见,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里,笔者尝试将任务型阅读模式用于新课改阅读教学中,下面就以一节具体的阅读课为例进行探索和研究。
这节课的中心话题是“上海之旅”,通过感知在上海的所见所闻,学生了解中西方的饮食差异和货币差异。首先,根据地标建筑来猜测城市,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对上海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想进一步探索这个城市的欲望;其次,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抓住其中的谈到的景点和内容,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整篇文章;接着,让学生用英语交流完成各种各样生活中真实的任务,如:教外国人使用筷子,怎样订餐等等,当然任务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环环相扣的原则,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同时,就理解并运用了这些语言知识,并且学生自己构建的知识比老师传授的知识更深刻长久;下一步就通过填空翻译等方式检测落实学生对词汇、句型的把握;最后指导学生用一些常用句型向外国人介绍上海的一个景点,再次地回顾了全文,又运用了所学知识,让知识落到实处。
第一步:导入环节
向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图片,并提问这些图片上所涉及的都是些什么地方。
第二步:阅读过程
任务一:快速阅读
浏览整篇文章并回答下列问题:
Smith一家去了上海的哪些地方?Where did the Smiths go in Shanghai?
文章中都提到了哪些方面?(货币、风景、美食、购物、交通)
What item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money( ) sightseeing( ) meal( ) shopping( ) transportation( )
任务二: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片关于如下话题的小作文:
1.向外国游客说明中国的纸币和硬币;
2.教外国游客使用筷子;
3.向外国游客说明如何在中餐馆点餐;
4.向外国游客展示中餐的餐桌礼仪;
5.介绍中国茶及其冲泡、饮用方法。
任务三:阅读文章并用所给单词填空。
Split antique cruise chopsticks recommend delicious snack
1. Can you please show me how to use ____________ before we start dinner?
2. Let’s _______ up. You go shopping and I’ll go sightseeing.
3. I’m hungry. Let’s have some quick __________ at this road-side stall.
4. If you don’t know where to buy souvenirs, I can ___________some excellent shops.
5. Is this vase an __________ or is it new?
6. Would you like to go on an evening ___________ of the river?
7. This food is __________.I want to come to this restaurant again.
任务四:使用所给句型或短语练习提建议的各种方式:
1. I suggest/ recommend…
2. Why don’t you/we….
3. Let’s…
4. Most people visit…
第三步:总结及课后作业(二选一)
向外国游客推荐上海的旅游胜地并说明原因;
制作上海或者你的家乡的旅游宣传海报。
整节课以任务为主线,条理清楚,衔接自然,在引导学生积极地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中达到运用和掌握语言的目的。学生在任务中积极地参与、体验、交际,既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又促进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在合作交流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切合青少年的心理需要。在完成任务后,学生体验到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交流表达中的自信和成就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建构语言知识,比教师直接的知识传授印象更深刻更持久。
七、应用方案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抓好阅读教学、用好阅读教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动机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在内在动机的驱使下,才能更好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的方法多种多样: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标题、插图等;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文章和大家关心的话题进行教学;就阅读材料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使用电影片段进行教学等。
(二)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技巧
运用适当的阅读技巧进行英文阅读无疑会对学习英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阅读方法的正确选择和运用,可以使阅读变得有趣高效。在开始进行阅读前,要学会运用文章标题和图片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然后进行框架式略读,比如阅读文章第一段,阅读所有的标题和副标题,阅读每个段落的第一个句子,重视粗体、斜体、图表等。在此过程中注意回答五个W:who, when, where, what, why。然后在细读过程中运用上下文或构词法猜测词汇,运用关联词、引导词等理清句子结构,运用已有知识储备构建文章脉络等。
(三)纠正不良习惯
很多学生在阅读英语时,存在指读read word by word、回读re-read、出声去读say words aloud as they read、注意力涣散have low concentration、颠倒单词reverse words、混乱单词confuse similar words等不良阅读习惯。在阅读时,有的学生用手一行一行地指着读;有的学生不断回读,全然不顾文章的整体结构;有的学生把形式相近的单词混乱记忆等。这些不良习惯都直接影响快乐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要长期地、科学地对学生进行专项限时阅读训练,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整体阅读速度和能力,使他们在规定的时间里捕捉到更多的信息。
(四)重视文章背景知识
学生能否读懂一篇文章,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们掌握的词汇、语法有多少,还取决于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应的背景知识。学习英语时,不仅要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还要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礼仪文化、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可以说具备了一定的背景知识会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因此,教师应精选构思新颖、视野独特、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外阅读材料补充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同时也了解西方国家的背景文化,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
(五)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和规律
1.阅读课的常见步骤
导入--课前核心单词学习--略读任务--细读--两人核对答案--反馈--细节阅读任务--两人核对答案--反馈--读后活动。(如下图所示)
表7.1 阅读课常见步骤【说明:“七”中的表格】
Reading process
2. 阅读课三大板块内容对比(如表7.2)
3. 阅读反思步骤
步骤1: 基本技能
听清指令--读并理解--回答具体问题--快读
步骤2:高水平技能
任务前阅读--文章综述--理解任务步骤--理解整体任务
表7.2 阅读课三大板块内容对比【说明:“七”中的表格】
Pre-reading activities | While-reading activities | Post-reading activities |
-Looking at pictures -Sharing experiences -comparing opinions -asking questions -sharing knowledge asking/ answering questions -Providing titles -
Focus on vocabulary: -Pre-teach vocabulary -Revise vocabulary
Predicting content
| Underline key sentences and new vocabulary Focus on vocabulary
Completion of: charts gap fills grids Read and draw
Matching: --pictures/sentences --titles/stories -topic sentences/paragraphs
Jumbled text – re-order
Running dictation Storyboard – part deletion Find odd sentence out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 Focus on vocabulary
Change text – story to dialogue
Responding to text: --Write a response to… --Discuss response --Share opinions --Compare with other texts
Focus on implicit meaning
Focus on style
Focus on genre
Focus on organisation
|
八、创新
对于新时代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及为了适应新时期英语教学的新需要,在原有的教学经验的指导下,适当的做出调整和创新,可以让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更加的有效,并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基于这样的要求,在大胆创新方面,我们需要在如几个方面进行深加工:
(一)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在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深入贯彻活动为载体、关爱唱主角、说教当配角的教学方针,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机械化的阅读问答模式,本着课堂形式多样性、学生评价综合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学生乐于参与和接受的英语阅读教学的问答活动,加强题目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探究性。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文章的内容设计出趣味性和探究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充满好奇地进行文章信息的阅读,从中寻找答案。然后以问题为切入口,对文章进行精读。之后再让学生归纳文章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也提高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成效。
(二)培养学生短时高效有针对性的阅读的能力
教师要明确教学要的效果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尽可量多的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因此要培养学生短时高效有针对性的阅读的能力。首先,要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熟悉各种体裁的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还要让学生涉猎各种题材的文章以提高其话题敏感性。然后,针对与选择的教学例文要让学生用英文来表达其段落大意、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必苛求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语法问题,即便是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英文教学中,学生也可以用单词和短语来进行思想的表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从而达到“有的放矢”百发百中的阅读效果。
(三)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教学,只有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要勇于打破传统,将阅读知识与实际听说统一起来,组织学生对文章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口语演说,加强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巩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而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
九、对比
作为大多数国民的母语和官方语言,英语在英国的教学和在中国作为外语的教学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在目标、要求、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让我们就来对比中国和英国5-11岁(KS1, KS2)的英文教学,由此可以看出两国对英语阅读教学在理念上的都不同。
(一)中国教育体系的阶段划分
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共计六年。 小学一、二年级共5小课时/周×70周=175课时;小学三、四年级共4课时/周×70周=280课时;小学五、六年级共4课时/周×70周=280课时。(注:每小课时220分钟;每课时=40分钟)
英国教育体系的阶段划分:
英国的义务教育被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Key Stage 1(year 1-2,5-7岁)和第二阶段Key Stage 2 (year 3-6, 7-11岁) 为小学阶段, 第三阶段Key Stage 3(year 7-9,11-14岁)和第四阶段Key Stage 4(year 10 - 11,14-16岁)为中学阶段。
以英国的教育年龄阶段为标准,对比中国同年龄段公立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6岁进入小学一年级为准,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情况另当别论)。
中国不同地区的英语课程开设时间不一致,我们以人教版的教学大纲为准。英国的则以英格兰地区的国家教学大纲(National Curriculum)为准。
(二)中国英语教学目标
一、二年级
1. 在课堂上,借助实物、图片、教师的动作与表情,能对教师用英语提出的要求作出基本正确的反应。
2. 能够听懂,并能根据实物、图片、动作等,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说出所学单词400个左右。
3. 能够背诵所学的儿歌,会唱所学的英文歌曲。
4. 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如Hello./Hi.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发出简短的指令,做出简单的陈述,使用简单的疑问句以及对简单的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做出回答等)。
三、四年级
1. 基本能够听懂课堂用语。
2. 能够按顺序背诵字母表,并可以认读、拼写字母的大小写形式,区分印刷体和手写体。
3.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所学的单词、词组和课文。
4. 能够根据场景,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简单的对话。
5. 能够听懂,并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说出所学单词400个左右,并能够拼写其中所学常用单词200个左右。
6. 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大小写字母、单词和句子。
五、六年级
1. 能够听懂课堂用语,基本听懂题材熟悉、难度浅于教材课文、语速为每分钟80词左右的听力材料。
2. 在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所学的单词、词组和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所学重点单词、固定短语和基本句型的基本用法。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说出所学单词400个左右,能够拼写所学常用单词250个左右。
3. 能够在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进行日常会话。
4. 能够阅读与教材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原版简易图画故事。
5. 能够书面回答与课文有关的问题,能写便条式的、以双方信息交流为主的英语。
6. 理解以下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和be going to表示的将来时。掌握所学规则动词的词形变换。能识别所学实义单词的词性。
(三)英国英语教学目标
能够轻松、流畅地阅读,并很好地理解
为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积累大量词汇,理解语法规则,获取语言学知识
学会欣赏英国文学
学会清晰、准确、连贯地在不同语境下,为不同的目的,对不同的对象使用相应的语言知识和风格
通过讨论学习,能够清楚地表达和介绍自己的观点
培养优秀的听说能力,学会展示和辩论
中国5-11岁学生的英语教学目的主要在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中,侧重进行听、说训练。整体看来只是停留在入门级别,只有基础的英语知识。
而英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在整体教育中极为重要,对学生的文化、情感、智力、社交和精神发展有关键作用,类似中国的语文学习。英国的英文课堂重视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有大量的文学阅读学习,还十分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英国私立学校的英语教学进度平均要比公立学校快两年。
(四)中国的教学内容
字母表
基本语音、语调
词汇
1.接触(听、说、认读)1200个左右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和习惯用语。
2. 拼写450个左右常用单词。
语法
1. 名词 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名词的数、专有名词、所有格。
2. 代词 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形式,物主代词的形容词性与名词性形式,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
3. 数词 100以内的基数词和序数词。
4. 介词 词汇总表中介词的用法。
5. 连词 词汇总表中连词的用法。
6. 形容词 作定语和表语的形容词。
7. 副词 词汇总表中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疑问的副词的用法。
8. 动词 动词的词类: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连系动词、基本的情态动 词和助动词(be,do,have,shall,will)。 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和be going to表示的将来时。
9. 感叹词
10. 句子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日常交际用语
(五)英国教学内容
year 1
词汇
1. 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加-s或是-es。
2. 给动词加-ing,-ed和-er等后缀,但词根的拼写并不改变。
3. 给动词和形容词加un前缀,并理解其含义。
句子
1. 将单词组成通顺的句子。
2. 用and将两个并列的句子连接起来。
短文:将句子正确排序,组成通顺的叙事性短文。
标点符号
1. 单词间应留有合理间隔。
2. 句首单词的首字母应大写,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等标点符号。
3. 人名和第一人称代词(我)的首字母需大写。
Year 2
词汇
1. 以–ness和–er后缀,组合名词。
2. 以–ful和–less后缀,组合形容词。
3. 以–ly后缀,将形容词转换成副词。
4. 使用–er和–est表示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句子
1. 使用when,if,that,because等连接词,表达两个句子的从属关系。
2. 使用or,and,but等连接词,表达两个句子的并列关系。
3. 使用名词短语来描述某事物
4. 了解句子中语法形式如何体现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短文
1. 在写作中正确使用现在时和过去时两种语态。
2. 在描述正在进行中的动作时,正确使用动词的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
标点符号
1. 句首单词的首字母应大写,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等标点符号。
2. 使用逗号间隔开并列的几个单词。
3. 使用省略号表示拼写中缺失的部分。
4. 使用单引号表示单数名词的所有格。
Year 3
词汇
1. 应用 super-, anti-,auto- 等前缀,组成名词
2. 正确使用a和an修饰单数名词:辅音字母开头的单词用a;元音开头的单词用an.
3. 单词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的形式转换,例如 solve, solver, dissolve, insoluble
句子: 使用连接词,副词和介词明确的表达时间,地点和原因
1. 连接词: when, before, after, while, so, because
2. 副词: then, next, soon, therefore
3. 介词: before, after, during, in, because of
短文
1. 在写作中,借助段落的形式,呈现相关联的内容
2. 在写作中,借助标题和副标题,以清楚的呈现全文
3. 应用动词的现在完成时态
标点符号: 使用引号强调直接引语
Year 4
词汇
1. 区分-s在名词复数和名词所有格中的使用
2. 使用标准英语形式的动词词形变化,而不是当地的口语形式,例如we were而不是we was.
句子
1. 通过添加修饰性形容词,名词和介词短语,来扩充名词短语
2. 状语前置,例如:Later that day, I heard the bad news
短文
1. 使用段落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写作
2. 使用名词或代词,以避免句子中重复出现同一个词
标点符号
1. 使用引号或其标点符号表示直接引语,例如转述分居后加逗号,或是句尾的标点符号包含在引号内,如 the conductor shouted, “Sit down!”
2. 使用单引号表示复数名词的所有格,例如 the girls’ name
3. 在状语前置后使用逗号.
Year 5
词汇
1. 使用后缀,如-ate,-ise,-ify,将名词和形容词转换为动词;
2. 正确使用动词前缀,如dis-, de-, mis-, over-, re-
句子:
1. 以who, which, where, when, whose, that 开始的关系从句
2. 省略关系代词的从句
3. 使用副词(如perhaps, surely)和情态动词(might, should, will, must)表示不同程度和可能性
短文
1. 使用保持句子之间连贯性的连接词,如then, afterthat, this, firstly
2. 通过时间、地点、顺序状语(如later, nearby, secondly)和时态的使用保持段落之间的连贯性(如He had seen her before)
标点符号:
1. 使用括号、破折号或者逗号表明句子成分;
2. 使用逗号表明句子含义,避免歧义
Year 6
词汇
1. 区分正式和非正式的词汇使用,如find out – discover; ask for – request; go in – enter
2. 辨别词语之间的关系,例如同义词和反义词(如big, large, little)
句子:
1. 使用被动语态改变句子信息呈现形式(如I broke the window in the greenhouse versus The window in the greenhouse was broken (by me).
2. 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区分正式和非正式的句子结构(比如附加疑问句,He’s your friend, isn’t he?;或者虚拟语气的使用,如非常正式的写作和口头表达中If I were或者Were they to come的使用)
短文:
1. 段落衔接方式:词语或词组的重复,省略,语法连接(如状语词组on the other hand, in contrast和as a consequence)
2. 组织短文结构的布局方法,如标题,副标题,纵列,要点罗列和图表
标点符号:
1. 使用分号、冒号和破折号区别独立从句(如It’s raining; I’m fed up)
2. 使用冒号引入列表,在列表中使用分号
3. 要点罗列中的标点使用
4. 使用连字号避免歧义(比如man eating shark 和 man-eating shark, recover 和 re-cover
从详细的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5-11岁学生的英文能力要求还停留在十分基础的水平上,达不到用英文思考、理解和解释其他学科知识的水平。因此许多刚来英国上学的小孩完全听不懂课堂内容。
十、反思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对阅读是交际活动这个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它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上,我们以自己为中心,满堂灌,不注意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阅读技巧得不到训练, 能力得不到锻炼。
(二)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重视语法,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拼读生词,讲解单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有的甚至把阅读当课外阅读上,勾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即可。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难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我们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阅读教学的量不够,阅读仅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小部分的训练,忽视课本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是用练习代替复习,再就是读过了就算学过了,学过了就等于学好了。平时学生的阅读量小,而且不够精。
在中国,英语阅读课堂中老师常会使用图片、手势、适当的汉英对照、学生熟悉的内容或游戏等办法导入课堂主题,尽量降低非语言因素引起的理解难度,设法使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增强英语理解能力和使用能力。
英国的英语课堂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在英国英语是作为第一语言在教授,在中国英语是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外语在教授,其目标和内容,乃至形式都与中国的英语教学不同,阅读教学更是如此。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客观地认识到目前我们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我们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天来. 浅谈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策略[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4).
[2]张伊娜.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误区[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01).
[3]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4]龚亚夫,罗少茜. 英语阅读教与学的策略[N], 英语周报(初中教师版),2012-10-03(1)
[5]桂诗春.应用语言学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M],1998
[6]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M],2000
[7] Arends, R.I. Learning to Teach (Sixth Edition). Xi’a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2005
[8] Robinson, Francis Pleasant. Effective Study (4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0
[9]L.S Vygotsky. Mind in Society[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