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新形式下初中物理“三生”培养策略
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 徐吉斌
一、拥抱变革,直面挑战
在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双减”划定的“12条红线”和“10点要求”,既有不可违反的刚性要求,但也要从中找到我们教学的方法。
“双减”,减掉的是基础教育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掉的是家长过重的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和精力负担,减掉的是违背教育规律和社会期盼的负担,减掉的是减掉的是影响国家未来、民族发展的负担。
“双减”背后还有两个更加残酷的原因:一是筛选真正的人才,教育的基础作用一方面是提升国民素质,但其中更重的一个原因,是筛选。简单说就是筛选谁去当科学家,谁去做工程师,谁去当工厂的工人。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创新型人才,有学的精神,习的态度,沉下心来搞学术研究的人才,而不是那种靠填鸭式灌输,靠补习班机械重复刷题哄出来逼出来的流水线型人才,这是国家战略思维。而如今内卷的状态下,孩子们课内8小时,课外再上8小时辅导班,这样才能学的好的孩子,就像《小舍得》里的严子悠,这样的好成绩,是“鸡”出来的。从国家选拔人才角度来说,这其实就一种作弊,就像运动员打了兴奋剂一样,歪曲了选拔人才的本意。国家要选择的是读书的好苗子,是有潜力的人。对于国家来说,培训班让一些天赋一般的孩子,通过外力帮助获取了教育资源,这既让孩子们很累,又让一些更有天赋的孩子丧失了机会。所以这次双减,强调了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严厉打压校外培训机构,力求实现公平竞争。第二是解决教育的恶性竞争,内卷化问题:50%比例的孩子无法进入普高,分流到中专、技校、职高,要减少教育内卷,减轻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我国的职业教育总体参照了德国的经验,德国的职业技术分流比例达到70%,并没有出现那么严重的内卷。
“双减”与“五项管理”,2021年教育部先后下发了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体质、读物管理的通知,简称“五项管理”,减作业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睡眠,减补习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运动,减刷题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
所以,我们要理解国家的战略性要求,更要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不违反政策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拥抱变革,提质增效。
二、三生有幸,用心浇灌
(一)优生:国家要筛选的真正人才,排除干扰,重在放手,要培养满分意识,培养竞争意识和培养创新意识。
(二)临界生:关于“临界生”这个概念。广义上的“临界生”,特指在优秀、合格界线外徘徊,通过加强个体辅导和努力能使其达到要求的学生。 中考复习阶段的“临界生”:成绩好的学生,可界定为向重点高中进军的临界生;成绩次一点的学生,可界定为考入普通高中的临界生。
1.培养临界生“三管齐下”的学习习惯:一要管好自己的口,不懂就问,不留后患;二要管好自己的手,边听边记,边看边练,注意记要点、记难点、记疑点,注意练规范、练速度、练重点、练技巧、练能力,避免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发生;三要管好自己的脑,通过设问去发现问题,学会研究类型题。
2.纠正临界生“三不到位”的答题习惯:审题不到位、书写不规范、答题不完整,教师在指导、批改过程中,要对临界生特别注意,及时提醒,可以通过面批、同学互批等方式当场纠正,反复强调,不厌其烦。
3.学习方法优化策略:(1)合理计划,把握主动。指导临界生制定个人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天完成一定量的复习内容及作业练习。要掌握复习的主动权,不能一味地跟着老师亦步亦趋。而课任老师的复习安排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能力从整体的角度来制定的,对于临界生来说是不适合的。又因为临界生的临界原因各不相同,临界生根据个人的特点来制定复习计划很有必要。(2)灵活多样,激活思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拓宽临界生的视野,打开思路,发散思维。如,激发学生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答案,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从不同的方面得出不同的结论。
(三)潜能生:差生、后进生、待优生,50%读职高的学生,潜能生是一个教育现象,自从有了教育,就有了潜能生。连大教育家孔子也骂自己的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烂泥扶不上墙。潜能生的出现是排名教育的必然产物。 应试教育的考试,是选拔性的考试,既然要选拔,就必然要淘汰,根据学业成绩来淘汰。淘汰谁,当然要淘汰潜能生。就算所有的学生都是优等生,但是,就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还是会有潜能生。只要有排名,就必然会有潜能生出现。潜能生未必是一个事实,但却是一种状态。潜能生是老师的隐痛,潜能生与老师如影随形、形影不离;潜能生如同河流与河床,不管你是否愿意,潜能生都固执地在河床中静静流淌,最终流入社会的洪峰巨浪之中。新的潜能生又唱着歌,流淌而来,绵延不绝。
1.注重感情倾斜:教师对潜能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潜能生们几乎是从读小学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教师应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予他们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
2.唤起自信心: 潜能生从来不乏自卑感,他们缺少的往往是自信心,缺乏自信,正是他们后进的原因之一。所以,唤起自信心,是转化潜能生的切入口之一。
3.允许不断反复: 反复是潜能生的特点。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做教师的就会理解并允许其反复。这不是纵容,而是宽容,更是一种期待。有了这份宽容和期待,我们便会多一份从容与平和,我们的眼光会柔和许多,这柔和的眼光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与信任,进而在心里接受而不是排斥老师的帮助。
4.发挥表扬的作用:人人都有尊严,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尊重并承认。任何一个人,当他听到别人真诚而不是虚伪地赞美自己的时候,绝对是很开心的,并且信心大增,每听到一次真诚的表扬,我们的信心就增强一分,表扬越多,信心就越强,尤其对于后进生,其力量的确是无穷的。
5.暂时降低要求:所谓暂时降低要求,就是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我们对后进生的要求不要一下子提得那么高,适当降低要求,他们则可能会跃跃欲试,逐渐进步。后进生学习差,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已经极其薄弱,学习习惯也非常糟糕,学习兴趣更是几乎荡然无存。在这种情况,要求他们马上就取得突破是不可能的。所谓暂时降低要求,就是根据不同后进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成绩,不同程度地降低要求,或减少作业量,减轻作业难度;或布置带有个性特色的作业、思维导图;或干脆让他抄写有关知识的段落……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转化”是相对的。第一,不是所有的“三生”都能够被转化。因为一个人的变化需要多方面的合力,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的各种力量,还有个体的努力和毅力等等。教师只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或者说通过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影响和调动其他积极力量共同发挥作用。第二,每个人被转化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可以被转化得非常优秀,甚至出类拔萃,有的可能就效果不是那么明显。当我们意识到“转化”是相对的,就能够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减轻自己的思想负担,放下不应该属于我们的负疚感。
三生培训策略“三用”真言:只要我们“用心”“用情”“用时”,就一定会在培养、转化三生的工作上取得效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