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班级建设>团队建设>详细内容

沟通与交往主题活动沟通与交往的学问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23 16:30:24 浏览次数: 【字体:

【案例故事】

我们也“实话实说”

与往日不同,我们的班会选择在四楼的音乐教室召开。今天的音乐教室经过同学们的布置,俨然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演播室。淡蓝色的窗帘作为背景,上面贴着同学们书写的班会主题,几个鲜红的大字——《我们也“实话实说”》。阶梯型的长条凳了变成了观众席,全班43名同学坐在上面充当观众,旁边还摆了几把椅子,请与会的家长和老师坐在那里当嘉宾。老师也改变了往日的身份,在这里客串当起了这期《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

当同学们进入会场的一瞬间,不由得悄悄地议论了起来,眼中充满了好奇,似乎在问:“今天老师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呢?”

上课铃声响起来了,老师用眼神示意大家坐好,便走到“演播室”的前面讲起了开场白:“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栏目叫做‘实话实说’,你们看过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看过!”

老师继续问道:“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这个节目吗?为什么?”

一个男同学站起来说:“喜欢,因为在那个节目里,观众和主持人都能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的心里话。”

一个女生接着说:“参加节目的人都非常诚实,他们的话让我们大家很感动。”

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说:“老师也有和大家同样的感受。今天,老师把‘实话实说’节目组请到了我们五(4)班,就让我们一起敞开心扉,做一次节目。不过崔永元今天没有来,他把主持人的话筒交给了老师,由我客串做一次节目主持人,你们也改变角色来当一回现场观众,利用这个机会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你们愿意吗?”

观众席上一片哄笑,同学们高兴地答道:“愿意!”

我们的班会就在这样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从这样一个故事开始。请大家看录像。”老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段由同学们自己演出的小片子《为什么会这样?》。

故事简介:

一个课间,五(4)班的同学们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有的准备用具,有的喝水,有的交谈着……这时,五(2)班的一位同学来到了教室门口,招呼着坐在位子上正在改错题的学生甲,想让他借给自己班同学两本英语书。

学生甲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书给了他,可是还差一本,怎么办呢?他想起同位子的学生乙也带了,可是这时碰巧学生乙不在班里。于是学生甲随手就从乙的书包里把书拿出来给了(2)班的同学,然后就出去玩了。

不一会儿,学生乙从英语老师那儿回来了,正好要用英语书改错,可是左翻右翻,到处都找遍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下子急得他满头大汗。这时学生甲走进教室,学生乙着急地问学生甲看到了自己的英语书没有,学生甲满不在乎地告诉乙,自己把书借给别人了。这下可不得了,心急火燎的乙不由分说,和甲吵了起来……

老师知道了这件事,让他俩讲述了这件事的经过,他俩都觉得自己很委屈……

由于是同学们自己演出的录像,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看着,不由得被同学的表演逗得乐了起来。   

录像很快放完了。老师走到会场中央,对同学们说:“同学们,看了这段录像,你们说说,发生这样的事情究竟是谁的错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都讲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认为是甲不好,有的认为乙也有错,最后大家达成共识,两个人在处理这件事时都欠考虑,没为对方着想,而且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才导致了误会的发生。

老师对同学们的意见表示同意,又接着总结到:“看来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而且根本没有给对方解释的机会,处理问题不够冷静。如果遇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一想,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理解体谅他人的想法,就能减少误会的发生。”

老师又将话题引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类似的事例非常多。前几天,老师在咱们班做了一次调查,了解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与自己的同学父母、老师之间存在着一些误解,一些同学们至今还不知如何去解决。我选取了一个事例,我们大家一起帮这个同学出出主意好不好?”

老师请学生丙站起来讲述自己的困扰。学生丙是一个在班级中学习优秀、具有特长的女生,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但是在与同学交往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次选取她的典型事例,原因有三:

(1)想重点帮助她,使她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充分重视这个问题。

(2)让家长和孩子面对面沟通,增进双方的理解。

(3)让全班同学受到教育,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认识推己及人的含义。

学生丙的这件心事在心中已经憋了好久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她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心事:“有一次,我参加完合唱队活动,天已经很晚了。当我下楼见到妈妈时,累得我连话都不想说,只想赶快回家。当妈妈发现我没戴红领巾时,就让我立刻回班去找,我跑到三楼,在自己的位子里找了半天没找到。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时,妈妈却让我再上四楼音乐教室去找。于是我又跑上四楼,还是没找到。我实在不想找了,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找不到了!也不想找了。’可是妈妈竟然当着我身边同学的面,大声地批评我!当时合唱队的一些同学都看见了,让我觉得好没面子啊!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了。到现在我也觉得自己特别委屈,妈妈为什么一点都不体谅我,一点面子也不给我留!”她越说越委屈,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旁边的同学专心地听着,都被学生丙的事情感染了,悄声议论着,觉得丙的妈妈做得有些过分。

这时,老师请在场的同学站起来发表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多数同学都认为丙的妈妈做得不好,不体谅孩子的心情。同时也发起了牢骚,说自己的父母也经常出现类似的情况,个个同学都似乎为此愤愤不平。也有个别同学说,丙的妈妈这样做是为丙好,是想帮助她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一时间教室里议论纷纷。

这时,老师走到了特意请来的学生丙的妈妈面前,此时,丙的妈妈眼圈也微微有些发红了,神情也有些严肃,面对孩子们的不满和指责,她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心情一定很复杂。究竟应不应该请她发言呢?老师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把话筒递给了她:“同学们,这位阿姨就是咱们班同学丙的妈妈,今天老师把阿姨请到学校来参加我们的班会,咱们也听阿姨说说好吗?”

同学们一边鼓掌,一边瞪大眼睛盯着这个阿姨,想听她到底说些什么。嘉宾席的家长也关注地望着她。顿时,丙的妈妈成为了众人目光的焦点。

只见丙的妈妈慢慢地站了起来,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开口讲话了:

“各位同学,我是丙的妈妈。听了大家的话,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大家都知道,你们的同学丙是一个丢三落四的女孩,她丢过好多东西,而自己一点都不重视这件事。我特别着急。当时,看她又丢东西,我只想让她赶快去找,不能让她的坏习惯继续,所以就对她态度严厉了点,没注意周围的同学,也没顾及她的面子。这一点确实是阿姨考虑不周。在这里,阿姨想说声对不起。是妈妈不好,希望你能原谅我。”

丙的妈妈这一番话,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不由得热烈鼓起了掌,同学丙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老师抓住这个时机,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同学丙的妈妈对她的要求本来是正确的,是为了纠正她的坏毛病。她做得不周到的地方只是态度语气稍微严厉一些,阿姨却能在理解大家的心情之后,主动承认错误,为我们树立了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的好榜样。让我们大家再次为阿姨鼓掌,向阿姨学习!与阿姨相比较,我们做得怎样呢?我们应该对阿姨说点什么呢?”

这下同学们都纷纷举起手来,有的向阿姨表示敬意,有的为自己只想到自己的感受而惭愧,并向阿姨道歉,还有的表示要向阿姨学习……同学丙也激动地向妈妈说了声:“对不起!”气氛非常热烈。

接着,老师又引导同学回顾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处理问题时的做法,是否有只顾自己感受的时候。同学们认真地对自己的言行做了检讨,还交流了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似乎意犹未尽。老师微笑着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亲切地对大家说:“同学们,刚才我们的讨论非常热烈,可是一节课的时间过得飞快,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了。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还有许多许多,我们的同学非常聪明,相信每位同学通过今天的班会,都获得了一些启示,一定会想出很好的解决办法的。在下次节目里,就请同学们一起来谈谈你是怎么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难题的。”

“同学们,这期‘实话实说’节目到这儿就结束了,欢迎大家提供更好的话题,让我们的节目继续办下去!”此时,音乐响起,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班会结束了。

 

【分析与建议】

一、活动的主要内容

人际交往是困扰学生的一个常见的问题,于是班主任设计组织了一次以人际沟通为主题的班级活动。

活动形式很特别,借鉴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形式,老师客串主持人,请了嘉宾,同学们做观众,自由发表意见。

活动中重点讨论了两个事例 :一个是在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个则发生在母女之间。前者是一个学生为了帮助人,在没有经过自己同桌允许的情况下,把同桌的英语书借给了别人,而同桌恰巧在这个时候又要用英语书,于是两人各说各有理地争吵起来。后一个例子是一位母亲要求女儿去找回丢失的红领巾,女儿强调自己很累,不愿多找,而母亲则认为丢三落四是女儿的坏习惯,因此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了她,为此,女儿感到非常委屈,以至于在会场上讲起来还很伤心。

二、值得借鉴之处

第一,选择了一个有实际意义的主题。

以往的班会,往往由老师定内容、选形式,让学生进行排练,然后表演汇报给大家看。从选择内容开始,老师起决定作用,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够。因此,常常出现班会只是开着热闹,几个学生卖劲,而多数同学只充当观众,教育的实效性体现不够。这次班会从选题开始,就从学生实际需求人手。通过老师平时对班内学生的观察,发现问题,到进行全班性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最苦恼和最需要帮助的问题。然后将这个问题作为班会研究的重点内容。做到:问题来自学生,又将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问题。

人际交往与沟通主题来自班级同学们的生活,是他们经常碰到、感到棘手并为之烦恼的问题。选择这样一个活动主题,学生们感兴趣,乐于参与发表意见,并且有话可说。同时,这个主题还是一个重大的教育课题。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交往面扩大,乐于交朋友,但是,他们相应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又很有限,处理人际交往问题的能力不足,经常出现矛盾,这些矛盾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疏通解决,便可能积郁形成一些心理困扰或障碍。轻者,神思不宁,影响学习;重者,则可能导致学生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方面已经有不少惨痛教训了。

第二,设计了一个好形式。

围绕这个主题活动,班主任设计采用了一个比较新颖的形式,借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的形式,对音乐教室作了一番布置,让学生感到有点神秘、新鲜有趣;对老师、学生、家长的角色身份作了一番“包装”处理:老师、学生和家长分别客串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因此,淡化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身份,加上老师的主持话语轻松幽默,共同营造出一个让同学们感觉自然轻松而又愿意畅所欲言的兴奋氛围。

这种形式在处理问题上摒弃了以往总是告诉学生:你哪里错了,你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而是教师让出主体位置,采用积极聆听的方式,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能通过思考、讨论,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形式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学生是问题的主体,也应该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力量。

第三,准备比较充分。

事先做过调查,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矛盾问题和困扰,并将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矛盾问题摄制成了录像,同时,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有准备地参与这次活动。较充分的准备使班主任在活动中处于教育的主动地位,能够预见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而随机引导。

第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在班会中将家长请入课堂,将家庭力量与学校力量相结合,取得了更好的教育效果,融洽了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对家庭教育也起到了指导的作用。

三、再思考的地方

1、调解矛盾也要注意讲原则。案例中调解了两个问题:同学之间的争论和母女之间的不理解。办法是让学生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并理解对方,多作自我批评。其实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后一个问题主要是一个相互尊重与理解的问题,案例中的做法恰当。在第一个问题中两个同学都有错,但性质是不同的,同学甲的错误更严重。不经主人同意把别人的东西借出去,这是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是错误的行为。被侵犯同学抗议和不满是正当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也许有些问题,这里需要一些沟通技巧。也就是说,同学甲的问题是原则问题,同学乙的问题是技巧问题。对于其中的区别,案例中的老师应当辨别。

2、活动还需继续或拓展。仅仅一次四十几分钟的活动想解决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所有问题是困难的,还需要继续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更多地“经历”和处理一些类似的问题;还需要有一些实际训练,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实际锻炼,彻底解决人际交往中沟通的难题。

3、是不是可以推选一名学生来担当主持人,这样对学生也是一个锻炼。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