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班级建设>团队建设>详细内容

排座位编排座位有学问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23 16:03:08 浏览次数: 【字体:

【案例故事】

自由找座位

    又到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课了,按惯例是先排座位。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同学们已在体育委员的指挥下分男女生按高矮顺序在教室走廊排成了两列。同学们看见我来了,便按照以往的惯例横向两个同学组成同桌很有序的一对对走进教室,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稍许的议论后教室里安静了下来。

“看来同学们过了一个寒假确实长大了不少!5分钟就解决了座位的问题。老师对大家今天的表现感到十分高兴。那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班会主题——快乐的假期”我笑眯眯的说道,可是教室内一片沉默。“难道大家的寒假不快乐?”我仍微笑着反问道。

“老师,我现在一点不高兴!我和小A坐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她帮我补习数学和物理,我帮她补习英语,你为什么要把我们俩分开?”

“老师,你太不尊重我们了,你根本不了解我们,就随意调了我们的位置!”

“老师,我想和石刚坐!”“我要楮欣雨和我同座!” ……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仿佛炸开了锅,议论纷纷。

面对“群情激愤”的场面,我顿时灵机一动,不如成全孩子们的愿望吧。“那今天的班会就改为自由找座位,怎样?”我随机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自由找座位”四个大字。

“嘢!”孩子们顿时一个个绽开了笑脸。性急的孩子准备拿起书包下座位找同桌。

“那也不能太自由!”班上的小思想家张子祥站起来大声说道。“我们找的同桌应该是学伴而不是玩伴!我认为同桌应该能动静搭配,也就是不能两个都爱说话的坐在一起,也不能都不爱说话的坐在一起。同桌要一强一弱搭配,让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的”此言甚合我意。

“同意张子祥同学意见的请举手!”我说道。绝大多数同学举手表示赞同。

“老师,自由找的同桌最好两个人都要愿意,不能强迫对方。”王亮亮补充说。“对、对、对,…… 大家附和着说。

我说, “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那什么样的同桌才是你的学伴,而不是玩伴?请每个同学好好思考,然后再选择你的同桌。好吗?”

“那现在同学们自由下位找伙伴商量,10分钟后我们再来重新找座位,好吗?”我随机又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我做主,我快乐!

“嘢!”孩子们一个个像活泼快乐的小白兔一样,东跳跳,西蹦蹦,好不开心!

10分钟后,果然孩子们一对对手拉手笑眯眯的坐到了一起,当然也有3个孩子孤零零的立在一旁,小A是想自己一个人单独坐,小B是自己的朋友被别人拉走了,小C是自己平时太调皮,大家不愿意和他坐,正在一边愧疚地哭着。

……

虽然这次的主题班会没能如期举行,但这次自然生成的主题“自由找座位”却帮助我解决了历次排座位导致的多数同学的不满。然而,这三位同学的问题该如何妥善解决呢?可让我为难了!而且,我深深地感受到同学们共有的内心独白:看您的喽!我心想:可不能让他们太失望!但一时间我又想不出锦囊妙计,只能施缓兵之计了,于是说道:“先请三位同暂时在后排三个空位入座,今天是座位大调整,以后我们再进行微调!”

……

第二天早上,我刚到校门口,学生D的家长就与我说,她的孩子视力不好,但为了与身材较高的好朋友同桌,就选择了后排座位。尽管遭到家长反对,但因为是自主选择,不好意思要求老师调换,同时也担心会伤害同学感情,宁愿选择忍受。 然而,家长强烈表示:孩子不懂事,可以为了友情而不顾视力;但老师不可任其自然!

送走学生家长,班上一位同学找来说,“老师,张旭和李丹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她们不应该坐在一块,那样会资源浪费!”

过几天,课任老师来找我说,你们班上课纪律不佳,同桌的孩子们有说不完的话,……

我陷入了思考:如何才能让班中每一位同学都能从座位调整后,愉快地开始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呢?

【分析与建议】

一、        “我”的做法

开学初,我准备按计划主持主题班会:“快乐的假期”。可走进教室时发现班里学生情绪低落,我直接推断出主要愿因是:他们刚在班干部组织下,依照惯例仅凭身高排序编排了新座位。通过简短的交流、证实后,我调整了班会主题:”“自由找座位”。并组织学生研讨了找同桌应注意的基本要求,即找学伴,而不是找玩伴。随后,让学生重新找了座位。结果,多数学生如愿以偿,而有三位学生出列。一时间“我”陷入被动,仅对三位同学做了简单的处理,告知学生以后再微调。 次日,有一学生家长专程来反映:他的孩子因为重友谊而不顾视力选择了后排座位,希望老师调整。数日后,有学科教师反映:课上同桌说话增多影响了课堂秩序。由此,我陷入了沉思。

二、        “我”的做法中值得肯定的是:

    1.新学期走进教室就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表现出班主任良好的职业素养,即对学生心存一份关爱而善于观察。

    2.了解学生情绪低落的原因后,迅速做了原定班会主题的调整,透显出了班主任平素积累而成的教育机智。

3.当有学生表明“找座位不能‘太自由’”时,班主任没有直接说教,而能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使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参与中感悟,自然地总结出了找同桌应本着自愿结合、有利于优势互补的原则。此间班主任表现了尊重、信任学生的一份宽容与洒脱,引导、教育学生的一份责任和智慧。由此,避免了找座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恶意不合作以及对结果即或不满意的公然拒纳现象。

    4.对自由找座位后的三位出列同学简单处理时,告知全班学生以后再作微调。缓解了紧张的氛围,变被动为主动,为寻求更为妥贴的调整办法赢得了时间。

5. 此后,能悉听学生、家长及学科教师的相关反馈,没有急于行事,而陷入沉思。 表明班主任具有遇事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也从侧面反映出平素能维持畅通的信息渠道。

三、“我”的做法中可改进之处是:

   1.应有计划地部署座位调整,可事先制定预案,而非仅依教育机制智被动应对,可减少如同三位同学出列后师生共有的尴尬。

2.学生经讨论对找同桌的原则达成共识后,教师不可简单认同而支持,应考虑到座位排序上必有特殊情况,如视力不良等,也须提醒学生不能完全不顾身高。具体需要特殊关照的学生,可让学生自己提出,或让了解情况的同学帮助说明。

3.可着手与学生及其家长、学科教师共同商议,建立座位编排定期调换制度,而非开学初大调整,往后仅作微调。在一学期里,座位编排不仅限于学期初进行,而应建立机制,保证增加每个学生与更多同学同桌、可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机会。

 

 


分享到:
【打印正文】